分节阅读_21(1/3)
那明亮的光线,起了波浪般的舞动,流光溢彩,华辉皎烁。
应崇优凝目看着,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
不是没有见惯他身着龙袍的样子,却从没见过他有如此轩昂自信的气势。在淡月无星的清朗夜幕下,少年天子缓步前行的背影,挺拔直立,高贵而又沉稳。
正殿的灯火,耀在眼前,那里正跪伏着一群已誓言为这个少年效命的文臣武将。而未来的数年里,还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拜倒在他的面前,直至他得到这整个江山。
那个被压抑禁锢在深宫,如干渴的小鱼般依偎着他的孩子在这一刻渐渐远去,去攀登只属于他一个人的尊荣的顶点。此时此刻,应崇优比任何人都要相信,自己这条心爱的小蛟龙,一定会向世人展示出他惊人的天赋和无限的能量,一定会在岁月的磨砺中迸发出更加无以伦比的光华与璀璨。
当初承诺父亲的事,终于已经做到。教授他帝王之道,帮助他逃离宫廷,再千里护送他来到平城,来到一群正在企盼着他的臣民中间。
身为帝师的责任似已落幕,身为应家子弟的义务也已完成。按照与父亲之间的约定,以后已经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或隐逸江湖,或游历天下,重新作回那个重熙十三年前的应崇优。
但是不知为了什么,当年轻学生的背影渐行渐远时,本应觉得异常轻松的应崇优,却在内心深处,微微漾起了一丝失落。
只是这一丝难以言喻的失落,藏在年轻帝师温郁的眼底。
无人得知。
第十章
重熙十六年正月初五。
一道檄文划破了大渊朝暴风雨前貌似平静的天空。
魏侯正式宣布当今天子已移驾平城,降诏昭示孟释青谋逆、擅权、慢君、骄奢、欺民等十项大罪。
正月初七,皇帝降旨,晋封平城侯魏泰为平城王,拜将起兵,征讨孟氏。卫岭以北共计十三州相呼应,同组勤王之师。
两天后,孟释青以朝廷名义下诏,声称皇帝尚病卧在宫中,平城之天子乃魏氏扶持的伪君,并以摄政国师身份宣布平城军为叛军,令檄宁军出发予以征剿。
正月十三,在攻打卫岭以北唯一一个依附孟氏的州府——渭州时,少年天子亲临战场,射出攻城第一箭,一时士气大振,半天就攻破城池。至此,卫岭北十四州尽数归入王师辖下。
正月十七,王师兵临菖仙关下,檄宁军前师五万人也同时抵达此关,对峙数日未战。
正月十九,皇帝降旨,在卫岭北废除“恩田令”,禁止土地兼并,免“辽阳赋”等十项杂税。
直至一月结束,王师与檄宁军仍未开战,但卫岭以南已陆续发生数起呼应王师的bào • dòng。
二月十二,檄宁军副帅廖飞盏派两万人出菖仙关,在庆城与王师一役,折损三千,败退回关,但王师并未贸然追击攻城。
孟释青随即下令严守菖仙关,大有想以卫岭为屏,划界而治之意。
从初临平城时算起,时间只过去了短短两个月,但阳洙已经以惊人的速度,开始在臣属面前建立起他的王者威权,而这一切的起点,当然便是那次再成功也不过的初度亮相。
说实话,最初前来拥立阳洙的这一批大臣中,有些是为了报答先皇恩德,有些是不满孟氏暴政,有些是被应博、魏王这两位老臣的威望所感召,还有一些,则纯粹是为了建功立业;至于完全是冲着这个小皇帝本人来的,那是半个也没有。
因此,在未曾见过阳洙以前,这些臣属们对他都没怀有太高的期望,他们只希望到来的年轻君主最好能够正常一点儿,没有在孟氏禁锢的宫廷中,养出一些变态的毛病,可以勉强拉出去见见人就行了。
而在这样的心理期许下,突然见到一个神采翩然、顾盼雄飞的英姿少年,自然不免令人惊喜过望,额手称庆。
在魏侯的陪同下,阳洙的龙袍拂过青石雕花的地板,拾级而上,一派潇洒自如地在大殿正中的九龙椅上缓缓落坐,目光扫视了一遍伏在阶下的数十位文武精英,优雅地抬起了一只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