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多事的一年(1/3)
第63章多事的一年
不知不觉中,1976年就这么来临了,明钰记得这一年是不平静的一年,发生了好几件大事,但具体是什么时候她就记不清了。
开年连里的第一项活动就是丰富知青们的文化生活,每个班至少都要出一个节目。这是关系到九班政治是否合格思想是否先进的大事,班长特别重视,特意一个个的来问每个知青的特长。
很快就轮到了明钰和梁诗诗,他们两个人都不是爱出风头之人,自然不想上台表演。尤其是明钰对班长有怨念,很不乐意配合班长的工作。
“班长,我平时就爱看书,这是连里都知道的。”明钰眨巴着眼睛说道,她会唱歌,会跳舞,会弹钢琴,只是她不想配合孙小月的工作,故而都隐瞒了起来。
“班长,我最多只能上台念念诗,其他的可不行。”梁诗诗也在一边表态道,她对孙小月也不感冒,虽然当了班长,可是依旧经常和周爱武吵架,很让人看不上眼。
梁诗诗一听明钰的说法,就知道了她的打算,她自然也要跟紧。有这么一个班长,她只觉得挺丢人的,虽然只是传言,可是她也觉得孙小月就是那种招蜂引蝶的人,本身她就有抢人对象的前科,谁知道她是不是就有这么个爱好呢。
“明钰,诗诗,这可是为我们班争取荣誉的时候,你们可不要谦虚。”孙小月明显不信,这两个人都是从城市来的,据说家庭条件都不错,怎么可能没有一两个拿的出手的特长。
“班长,不骗你,我唱歌五音不全,去了也是给咱们班丢人。”明钰眼珠一转,就堵死了孙小月的口,免得她说出来。
“是啊,班长,我们要准备全连知青的伙食,平时忙的不得了,就算挑上了我们俩,我们也没时间去训练啊。”梁诗诗苦着一张脸,道。
总之目的就只有一个,就是不参加,如论孙小月如何劝说,两个人就是不松口。
“那好吧,你们先忙吧,我再去问问别人。”两个人不配合,孙小月也没法,只能失望的离开。
自从她顺利当上班长,她也发现了,班里至少有一半的人不希望自己当班长。虽然他们没有明着反对,只是每次有事的时候,他们对自己都是爱理不理,采取不拒绝,不合作,让人气苦,可又偏偏无法。她就不明白了,为什么她的班长当的那么辛苦呢。
“咱们这样会不会不好?”班长走后,梁诗诗小声的问道。
“不至于吧,咱们班有的是人爱出风头,要是咱们报名参加,说不定人家还嫌咱们碍事呢。”明钰撇撇嘴,班里那么多人,少了他们俩又不是不能成事了。
听明钰这么一说,梁诗诗提起的心也放了下来。不出两日,班里表演的人就定了,正是班长孙小月和新来的知青周静,两个人准备合唱《学习雷锋好榜样》。
与九班相反的是,其他班的知青听说要全连表演,都是踊跃,看得孙小月直想发火,但是她又不能对着连里的知青发火,要不然被告上一状,她这个班长肯定当不成了。
演出放在晚上,连里的知青能动的全来了,个个看看的兴致勃勃,明钰确实兴致缺缺。十几个表演有一半是在唱歌,唱的还是这个时代最有特色的红色歌曲。只有一个东北的知青表演的二人转还有些看头,而来自昆山的知青唱的一段昆曲,明钰愣是没听懂。
1月18日,人民的好总理□□逝世,终年78岁,这年的清明节,北京各界群众自发来到□□广场,为总理献花写诗,“□□”将此事件定性为□□事件,但这也是“□□”最后的表演。7月6日,开国元勋、人民军队的缔造者之一、元帅朱德,这位敦厚的长者在北京走完了他最后的旅程。7月28日,河北唐山发生级地震,唐山被夷为平地,死亡24万多人,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亿以上。这给多灾多难的1976年雪上加霜,民间谣言四起。9月9日,一代伟人、□□中央主席、□□主席、全国政协名誉主席□□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这一天恰恰是他领导秋收起义49周年纪念日。10月6日,以华国锋、叶剑英、*为代表的□□中央□□采取果断措施,依人民的意志,迅速粉碎了“□□”集团。同月,首都百万军民在□□广场举行集会,隆重庆祝粉碎“□□”斗争的伟大胜利。在这金秋的十月,“□□”的十年浩劫宣告结束,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没有了□□,明钰觉得空气都清爽了几分,到了这个时候,明钰心中紧绷的那根弦才算是松了,她再也不用担心哪天因为说错话做错事被拉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