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知而不道”的大圣(2/2)
瞧了瞧手里的金箍棒,这棒子还和五百年前一模一样,光芒内敛,拿在手中又宛若活物,别人拿到则重如泰山,唯独孙悟空自己,拿起来轻如鸿毛一般。
“老伙计,俺老孙真是亏待你了……”,大圣有些感慨,自从他把金箍棒从东海带出来,一路南征北战,打了不少架。
在打架这方面,扪心自问,不管是如意金箍棒,还是他齐天大圣,双方都没有让对方失望过,上战天庭,下捣黄泉,自然是没有负了这定海神针的威名。
只是现在不得不委屈你这老伙计了,很抱歉,这黑风洞,俺老孙确实打不开……
孙悟空默默的想到,反正这些都是谷小满的主意,应该错不了。
他一直都知道,自己其实不太聪明,若非如此,当年也不会被玉帝骗上去,又是养马又是看园子,险些成了笑话。
这五百年来,大圣不止一次的想过,如果没有谷小满,没有他弄出来的那个火云洞,就只有他自己一人,枯坐山下,那会怎么样?
难以想象,倘若再吃下铜丸,他甚至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像现在这样,淡定自若的面对这一切。
甚至五百年后,西天取经也取完了,若是如来再威胁,那他该如何自处,该怎么办,都不知道。
孙悟空出山前,就只是一个山大王,美猴王而已。
后来去了方寸山,在菩提祖师门下学艺,不仅是学法术,那位一脸大胡子的师父,还用自己的亲身言行,一字一句的教会了他如何做人,如何处事。
“不发妄悖之言,不作违心之论,路漫漫,修远兮……”,昔年教诲犹在耳边,那是他这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光。
从花果山中走出,有了一群师兄,一个什么都知道的师傅,那是孙悟空第一次见识到,原来这世界上还有这么多的东西。
原本他只知道“老虎不在山,猴子称大王”,就算是老虎,他也浑然不惧,拳头大就是真理,那是他早年唯一的信条。
用谷小满的话来说,那叫做“弱肉强食”。
但菩提祖师所教给他的,并不是弱肉强食,而是“温良恭俭让,仁智礼信义”。
是的,大圣曾在方寸山里,看过论语,看过在秦汉之前,那个璀璨时代的遗珠。
只可惜他生性顽劣,没能好好珍惜那段时光,看归看了,大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也不知菩提祖师给他起名“悟空”,是不是在挪揄徒弟学到最后,还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呢?
他齐天大圣孙悟空,知礼,却又不懂礼。
就如同见面时互相问好,临别了各自告别,学会了那些礼数,知道了那些知识,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
最开始,大圣其实也不认识唐三藏,就连这拜师,也是观音菩萨那边逼的,但既然木已成舟,这个师父已经拜了,他便也没想过忤逆。
早在方寸山上时,他的第一位师父,菩提祖师就说过,不让他喊师父,未来还有一人要收自己为徒,那个人会是你孙悟空的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