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中秋大宴(2/4)
当然,他们也不知道,每一盒月饼,在出宫的时候,都会有内府管事在太子印鉴的后面加盖上内府的印鉴。
御膳房在没有掌握月饼制作方法的现在,也只能通过这个方法带上皇宫的影子了。
中秋大宴赏赐百官的胡饼已经制作出来,为了不浪费,也只能发下去。可是,不管是色香味,还是包装,胡饼都没法跟东宫的月饼比。无可奈何之下的李世民,也只能硬着头皮剽窃了儿子的成果。
月饼送完了,也就到了中秋。
中秋的大宴,照常在立政殿举行。将议政殿和宴会殿结合起来,实在是李世民的无奈之举。皇宫就这么大点地方,正常朝会之所的太极殿被太上皇霸占了,内府有没有多余的银钱可以修建新的宫殿,只能这么将就了。
大宴于未时开始入场,当人全部到齐的时候,已经是申时了。
李纲难得同意答应参加宴会,皇帝也很贴心的将他的位置安排到了李承乾的旁边,方便得到照顾。
抛去这一点不谈,以李纲的身份人望,呆在这里没人会不服气。
自从封德彜死后,朝堂里能够跟老先生平辈论交的就剩下了高士廉一个。而高士廉,也很自觉的降低身份,尊老先生为长。
酒菜上来了,当看到四个月饼摆在盘子里被送到桌子上的时候,李承乾就忍不住哀叹一声。看样子,月饼的制作方法也被御膳房给弄去了。
这就没办法讲理,皇帝是李世民,太子是李承乾,虽然是父子关系,但是儿子是要接受老爹的统治的。东宫厨房虽然dú • lì在御膳房以外,但是还是御膳房的附庸。上级跟下级要什么东西,下级必须无条件奉上。更何况,这个上级是皇帝了。
汉武帝元光元年,皇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赞赏。
这家伙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等说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
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这样的思想中心,对于统治而言实在是太合适不过了。
朝廷的关系上,皇帝受命于天,代表天的意志统领天下。而臣子受命国君,下吏受命于上吏;社会的关系上,平民受命于贵族,贱籍者受命于所有平民以及贵族。家庭的关系上,妻子儿子都受命于家主。
看似这样很好的实现了等级划分,对内部的统一产生了很好的影响,但是无形上也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使得下臣必定要按照国君的思想做事,儿子必须听从父亲的教导。负面影响就是君主荒淫则国乱,父亲顽固则子女不知变通。
这样发展下去
半块月饼放到了李承乾的面前,李纲的声音响了起来,将李承乾从思虑中唤醒。
“小子,老夫吃不了这么大块的,就跟你分着吃吧。见你看着月饼陷入了沉思,跟老夫说说,想到什么了?”
李承乾叼着月饼,连连摇头。
想了什么?打死也不能说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