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伪原子论(加更1/2)(2/3)
“哦?”梅坚立刻竖起了耳朵来,“地理系?我们这样的外人也可旁听么?”
地理系在后世的存在感有点低,但在现在可是门显学。一是因为当代人早就认知到了地理学的重要性,毕竟这无论是在行政还是军事上都有重要的应用,所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就是用来形容一个人博学的最典型的话,所以面对学宫开设的诸多令人困惑的学科,地理学是其中最容易被他们接受的;二是因为东海人在地理学的研究上要显著超越旧时代的水平,而这种超越又是容易被当代人所理解的,只要一看他们所绘制出来的精密的地图和详细的地理知识介绍就能察觉到这一点;三是因为东海人自己对于地理人才也有巨大的需要,虽说他们手中有后世的地图,但也只能在大范围上参考一下,细节上还是需要勘探的,而这个工作量可就大了。综合下来,地理学就成了当下最热门的学科,供销两旺,梅坚也有意投身于此,所以对此格外感兴趣。
学生指了指东边,说道:“喏,那就是地理系的教学区了,你们要想去听也是可以,但估计近点的位子肯定没了,只能远远望两眼。罢了,其实也无所谓,就算坐在前排,估摸着你们也听不懂多少。”
说完,他便急匆匆地往北边第一平台的方向去了。剩下两人脸色有些尴尬,但犹自有些不服气,便决定往东边去,去听听那位“季先生”的课。
……
“……如此,一种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将它不断细分下去,会有尽头吗?有人认为是可以无限分下去的,比如庄子曰‘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但也有人认为是不行的,细分到一定程度便无可再分了。而这无可再分的最小微粒,或者说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我们便可称之为‘原子’。我当然是相信原子论的,但秉持着实证精神,我又没有芥子眼,看不清不可见处的原子,所以不能贸然地说这个理论就一定是对的。但是,从实际应用上来说,原子论能解释更多的问题,所以我们的理论便倾向于以它为基础,这便是今天我要讲解的内容。”
季国风讲了一段,听了下来,等待学生们消化。
他现在是在第二平台地理系的一个大讲堂中,这个能容纳百人的大厅此时已经挤满了人,过道和窗外的走廊上同样堵了个水泄不通。
季国风现在的主职还是莱芜相关的事务,但最近工业部在相关业务上有了重大突破,他不得不赶回来镇场子。虽说如此,但也不是一时不停都要忙的,所以趁着空闲,他便上了崂山来讲两堂课,顺便乘乘凉。他今天讲的这堂课不是正式的教学大纲内容,但也与地理系的课程相关,毕竟作为高等院校,光学本专业是不行的,还得学习通用的基础知识才行。
过了一会儿,他又继续讲道:“譬如说这有一小块铁,是一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体,也就是体积1立方厘米,那么它的质量应该是79克;又有一块铅,体积相同,众所周知,铅的密度要更大,差不多应该是113克。那么,我们搞科学的,需要有追根问底的精神,这是为什么?原子论就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一点,那是自然是因为铅原子比铁原子更重。当然,原子是很小的,这么一块铁里面含有的原子数一定是非常多的,我们不知道具体有多少个,自然也算不出铁原子的质量。但是,我们可以定义一个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这可以衡量原子的相对大小。比如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9,铅的就是113……”
等等,这是什么鬼,季国风你这是在误人子弟啊!穿越十多年了,难道连元素周期表都忘了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