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西拓:连云郡 上(2/4)
明晃晃的电线架在外面,就算不含铜,饥渴的乡民也会在几天内给你偷个一干二净。想保住线路,必须投入大量安保力量时刻巡查才行,这费用就海了去了。
所以就算发展到现在这种程度,东海商社投入运营的电报线路也只有中央-东海和莱芜-临淄两条,前者是熟地,有足够的力量监察,后者是荒郊野外,不用担心有人来偷,而介于两者之间的地方,短期之内就别想了。
不过,据悉建设交通部有个胶沂(马拉)铁路的宏伟计划,若是能成的话,那么借铁路巡查的庇护,顺路架设一个电报线路还是很可行的,甚至还能把铁轨本身用作通信导体。那样的话,西南与本土无疑将能结成更紧密的整体,真正的可谓天涯若比邻,《东海新闻》又有个新题材可吹了。
不过那是以后的事情,他们需要关注的还是当下。
赵浩初关心地问道:“连云的信?重要吗?”
马原已经拆开信读了起来:“是关于军方的,徐云找我……啊,初八的船,该死,耽搁这几天真误事啊。赵哥,那我得赶紧回连云了,这边的事情就交给你了。”
“行,你去忙吧。嗯,你手下那个叫蒋开诚的小学生挺能干的,别带回去,留这儿给我打个下手吧。”
在现在的东海,“小学生”可不是骂人的词,相反是个相当令人尊敬的称呼。毕竟就算是小学生也要经过三年五年的学习才能出师,在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的北地相当了不起了。
这个蒋开诚就是东海商社培养出来的第一批高级小学毕业生之一,毕业后被财政部抢了过来,经过几年的奋斗也成了部内劳工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前不久被孔嘉谊带到了连云(海州城的新名字),现在派来协助马原,表现得还不错。
“行,稍后我就让他来找你报到。”马原对此没什么意见,匆匆应了,便回去收拾东西往连云港赶了。
连云郡人口稀疏、道路荒废,若是走陆路回去,可能就要在荒郊野外露宿几晚了,所以马原没有直接骑马过去,而是带着亲随去了临沂东部沭水边的“临沭堡”。此地是沂水-沭水之间陆路交通的端点,从沂水转运来的货物在这里装船进入沭水,海军在此修建了码头设施和一个棱堡。由于是物资集散地,临沭堡这一年来也吸引了不少人气,一些临近的商人和乡民移居至此,有了发展成一个小镇的倾向。马原准备在此搭船前往海边,虽然要绕个弯,但是顺流而下速度很快,耗时比走陆路还少些。
他们在河边等了一会儿,很快就有工作人员过来遗憾地说道:“报告首长,今天没有客船,最近的是一艘运铁的私营货船,您要不要等一等?”
马原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过去,见还可以接受,便说道:“不用了,就这艘吧。马你们收着,给我开个单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