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2/3)
只不过如今出了一些小小的意外。
并非是太子造成的这个意外,说实在的,应该是苏怀瑾造成的这个意外。
因着苏怀瑾的缘故,三十三座商阳城池,主动投降薛长瑜,一时间薛长瑜名声大噪,连敌军都仰慕薛长瑜。
这事情传到了京城,连连大捷本该是好事儿,但是皇上却起了疑心。
皇上觉得自己的儿子名声盖过了自己,心中本就有这么一个疙瘩,如今这个疙瘩像是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越来越结实。
太子正好看到了机会,便从中作梗,挑拨离间,说薛长瑜心怀不轨,说投降的百姓和敌军跪在地上,对薛长瑜山呼万岁等等,还说薛长瑜的势力如果再大,恐怕就要来逼宫了!
皇上明明知道太子说的都是添油加醋的话,但是这种事儿,宁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皇上就怕薛长瑜笼络民心,自立为王。
冯北在信上说,皇上如今已经找到一些朝臣商议,准备要下圣旨过来,具体圣旨内容不详,但是绝对**不离十。
怪不得薛长瑜看了以后脸色不好,毕竟他在前线兢兢业业打仗,而身为老子的皇帝,竟然在京城里这般揣度他的心思。
薛长瑜这会子不只是怒火滔天,更是心寒!
苏怀瑾将信放下来,说:“王爷……”
他的话还没说完,那面儿崔熠已经跑进来,说:“王爷,圣旨到了!”
很好,圣旨和冯北的信,简直就是前后脚。
薛长瑜脸色阴霾,站起身来,沙哑着嗓音说:“随本王接旨。”
祁老九吕彦和崔熠均是拱手,说:“是,王爷!”
众人来到知府府邸的前厅,传旨的内监已经在等候了,等众人跪下之后,这才开始宣读圣旨。
和冯北说的差不多,不过听起来更冠冕堂皇了。
皇上不但没有夸赞薛长瑜不动一兵一卒受降的事情,反而还责备了薛长瑜,说朝中有人联名参薛长瑜,大宗正院已经正式受理,令薛长瑜即刻回京,配合大宗正院调查。
众人一听,均是哗然。
其一,哗然的是大宗正院。
皇上竟然让大宗正院调查四皇子薛长瑜,只要是大宗正院一出马,这已经提到了一个不寻常的高度上,说明皇上有意为难薛长瑜。
其二,哗然的是即刻回京。
如果这关头,薛长瑜回京,那薛军简直就是群龙无首,受降的城池不知道会不会倒戈,只差一步就能推倒的商阳王城,恐怕又要东山再起,一切的努力,就要付之东流水!
薛长瑜蹙了蹙眉,没有说话,只是接了圣旨。
等把传旨的内监打发走了,众人顿时乱成了一锅,不断的喧哗着。
祁老九说:“王爷!怎么办才好?”
薛长瑜蹙着眉,说:“吕彦,你来写军报,告诉京城里,本王现在不能放弃攻打商阳王城,因此回京时限需要推迟。”
苏怀瑾皱眉说:“王爷……您若这么做,就是明摆着与皇上过不去,定然会给自己引来麻烦。”
薛长瑜额角上青筋直跳,脖颈上也是青筋暴怒,的确如此,如果抗旨不尊,皇上又会让大宗正院添加一笔罪证,可是……
可是薛长瑜绝不能放弃商阳王城,就差这么一节骨眼儿了,不只是为了这一口气,更是为了给苏怀瑾报仇,薛长瑜没有忘记,商阳国的二王子买/凶/杀/人,将苏怀瑾逼下悬崖,险些就要了苏怀瑾的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