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三观和四有(3/3)
政治教育课年复一年没有多少新意,这也不能怪基层的政工干部,他们所受领的任务,都是上一级主管部门提前计划好的。包括所用的教案和资料,自己只要当好传声筒就行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了老兵这个群体一听要上政治教育课,就会在脑海中立即浮起出“老生常谈”这四个字。
新兵们的反映普遍良好,他们都是第一次听课,多多少少会有一些知识入心入脑。
比如说梁荆宜,他听了这堂课后,反思起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前他一直认为,人活着的价值,应该以他一生挣了多少钱为衡量标准。
但现在却不然。
他觉得人活着的价值,不应该仅仅是以钱为主,而是你活着是否有意义?你是否遵从内心而活?再说得大一点,或者远一点,你活着的时候是否为社会、为国家作出过贡献?
吃过晚饭,排长钭星宇突然来到四班,他是来拿梁荆宜的讨论本的。
刚刚指导员范平礼接到教导员通知,说让把下午讨论的记录,拿几本到营部给他看看。
每个排两本,找写得好一点的。范平礼把这个任务立即下达给了两个排长。
钭星宇在脑子里快速地把全排人过了一遍,他马上有了两个合适的人选:梁荆宜和陈进文。
这两个新兵他是了解的,别的不说,做笔记和参加讨论,那是绝对认真,绝对准备充分的。
事实也正是如他所料,俩人的讨论记录,虽然在他看来比较幼稚,但是这些话从新兵的立场上讲,是完全贴合实际的。
第二天,当梁荆宜的讨论纪录本发下来时,他看到了一个红色的“好”字。不用猜,这个“好”字,肯定是教导员批注在上面的。
人都是有虚荣心的,梁荆宜也不能例外,他故意喊杜军安来看这个字。
“有什么了不起的,显摆!”杜军安拉下脸,非常不悦。
“你有本事的话,也让教导员给你批个‘好’字在本子上啊!”梁荆宜怼了一句。
一个“好”字,瞬间让两人闹得不欢而散。
可下午在菜地里,他俩又恢复到了日常那种打打闹闹和嘻嘻哈哈的状态,挑水、浇肥、整垄,就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的。
同班的战友,哪能有隔夜的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