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3/3)
这次,宗泽派曹卫亲自送信,特别叮嘱,一定要等着交割好了才能走,必须将交割文书带回来。
曹卫走后,宗泽心情很是不好。真如见宗泽将自己关在书房里,赶紧过来劝慰。宗泽叹道:“都说当官升官发财。可我这才来呢,就将自家清清白白赚来的粮行丢了。真是让人……”
真如赶紧宽慰道:“宗泽你不必着急。我们不缺银子。何况银子没了,日后再赚就是了。不必太放在心上。”
宗泽方才就是那样一说,现见真如有点担心自己,忙笑道:“我当官当然不是为了升官发财,我为的是要为民造福,要有所作为。这次这事儿确实让人有点窝火,不过虽然窝火,如果后面能好好的解决粮食的问题,也是值得的。”
丢一个粮行,让自己免于攻讦,想想还是一笔划算的买卖。宗泽虽然宽慰真如说,别人参参没事,只要皇上相信就是了。可是,皇上的信重却不是能无限透支的。自己做官才刚刚开始呢,日后遇到的沟坎不知凡几。尤其这次买了自家的粮食的这种事儿,最能引起人的警觉。所以,还是不要在财物之事上引起帝王的注意。
宗泽也只是稍稍颓了一下,想想自己一路走来的艰辛,宗泽哪会被这事儿轻易击败的。宗泽很快恢复了精神,对真如道:“饭可有备好?我饿了。出去吃饭吧。”
真如柔柔的答道:“都备好了。我们这就走吧。”
二人相携着往外走去,宗泽一边走,一边对真如道:“真如,你放心,虽说这次我舍掉了粮行,但来日我必定会让我们越过越好的。”
真如坚信的点点头:“嗯,我相信你。”
金州那边的交割很快,不过两日,曹卫就带着交割文书回来了,一同回来的,还有丁全。
宗泽接过切割文书,见一应手续齐全。宗泽放下心来,让曹卫立即去一趟沧浪,让陈师爷赶紧将粮食买回来。一切要快,只有粮食到了兴安州的府库才让人放心的。
听人报回来的消息说,第一批从沧浪买到的粮食,这两日就会到了兴安。宗泽心定了不少。
目前的吃饭问题暂时可以缓解,可是明年春耕又是个大问题。
这事不光宗泽在想,就是真如也是担忧不已。见宗泽一直在皱眉,真如问道:“今冬缺粮的事已得以暂时解决。可看宗泽你的神色还是很忧烦。你可是在担忧明年春耕的事儿?”
宗泽点点头道:“是啊,这几天一直在想这事儿呢。粮食问题必须要尽快从根上解决,不能年年月月的补漏。不然,一年到头光忙这个就够了,哪还能腾出手来去做改善民生的事呢。”
真如想了想道:“我记得听你说过。当日你还在西京上学时就替陈布政使出过主意,让商人出钱垫付,然后来年丰收了再还的。我们这次也可以用这个主意啊。”
宗泽摇摇头道:“这个方法用在收成好的地方比较好,毕竟商人都是图利的。这兴安州产粮如此之低,赚钱有限,估计没人愿意承手的。”
听得宗泽之言,真如担忧道:“这方法不能用在这里了?那可如何是好?”
宗泽答道:“用是可以用的,不过,可能是换个方式。不能想着用粮食换了。”
“不用粮食换,那用什么换?”真如问道。
宗泽道:“兴安虽然产粮不行,但是矿产还算是可以的,所以,我想拿铜矿去换。我已经发正式文书给陈尚书了,请户部留一个铜矿的产出给兴安州。让他允许我用这铜矿去换粮,我也不是要用很久的。只要给我两年时间,我必定将铜矿还给户部,且让我兴安州不再吃广惠仓的粮食。”
陈尚书接到宗泽的折子,仔细看了起来。看到宗泽说只要铜矿两年的产量,日后就不会再让兴安州百姓吃广惠仓的粮食。心道,这小子可真是年轻气盛,这兴安州是出了名的穷的,山大地少,粮食是年年不够的。两年就想解决兴安州的粮食问题,可是太过夸口了。
腹诽是腹诽,但想着宗泽说这话肯定不会是无的放矢的,陈尚书接着看了下去。当看到宗泽后面所奏条陈,陈尚书越看越觉得可行,直道可也可也。这陈宗泽这方法要是在兴安州用好了,日后还能推广到天下。如能真能如此,那到时他们陈家可又出了个人物了。
兴奋的陈尚书立即将这封奏疏呈到了建文帝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