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2/4)
桌凳摆放好后,礼部官员开始分发策题,宗泽等人又在礼部官员的指引下跪下受题。接到策题后,方起身走到桌凳旁准备开始做题。
宗泽坐定后,展开策题一看,今日之策论题目乃是《问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要求策论之题不能少于八条。这也就是要求今次贡士给皇上给朝廷不下于八条治国建议。
八条建议好提,但要在不犯忌讳的情况下出彩就相当之难了。虽说殿试乃是皇上亲自考试,但实际阅卷也并不是皇上亲自阅所有的卷子。大多是由读卷官先行看过筛选后,最后前十会由皇上亲自阅卷的。当然,如果皇上愿意,他也可以翻看所有的试卷的。殿试取士最重决定权在皇上,这点毋庸置疑。
殿试读卷官也非一般人。比如今年宗泽他们这一科殿试的读卷官一共有八人,八人中有六人乃是内阁辅臣。时下内阁辅臣总共就只有六位,这也相当于整个内阁倾巢出动了。除了六个内阁辅臣之外,另外两人就国子监祭酒刘砥跟礼部尚书陈迪了。这些都可谓是大明帝国的实权顶端人物,策论里但凡有涉及跟他们利益相悖的国策建议,不用想也知道,还没见到皇上的面,就会被他们刷下去的。
虽说殿试不落榜,但要是给整到三甲,成了同进士,那也要命了,这次可是一考定终生,再无更改的。同进士无论出身还是日后的仕途都会比进士出身的差了好多,要不然,怎么会有“替如夫人洗脚,赐同进士出身”的嘲笑之语呢。
宗泽不敢怠慢。赶紧绞尽脑汁的想起了治国之策。又要出彩,又不能犯忌讳,真是戴着镣铐跳舞呐。
想着皇帝不是都讲究文治武功的,那就从文武两方面来说吧。今天要将思路理顺,给个大概的建议,当然也要出彩之处。不过,自己脑中那些一鸣惊人的惊世之言还是不要写了。俗话说的好,出头的椽子先烂。今次自己如果提出一些太过惊世骇俗的观点,估计自己这个椽子还没出头都会被人削掉的。
宗泽想了许久,方才在草稿上列下自己的劝政观点。既然说是至少不能低于八条,那自己多写几条以方便加分。
于是宗泽,就基于当今是社会现实,列了几点:请皇上要重视教育;要严格选拔及考核官吏;要加强军队建设,但是又不可穷兵黩武;要有大国之君之态,但不可因着名声而去做于民无利之事等等。
对着不要因太过在乎名声而造就悲剧这点,宗泽可是多写了好多。想着明朝后期,那从皇帝到大臣那种中毒般的文人自尊,造成的国家悲剧。本来明明可以稍稍妥协一下的,可为了所谓的风骨,搞得腹背受敌,国家分崩离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