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2/3)
对宗泽这个提议,林淑芳特别赞同:“对对对,宗泽说的对。有钱大家赚嘛。我家是没那人力跟精力一点点的收山货的,给芬儿他们说下也好,也好让芬儿在张家人面前更有底气。”
“哦,对了,既然跟他们都说了,宗泽,你看要不要给那严越迁也说说,他母家不是沧浪的么,这样一来,不是更好,让他在这边收货,拿到沧浪去卖,那也能盈利不少,他日就算分家分不了什么家底儿,自家也可以挣家底儿的不是。日后过日子也免得看人脸色不是。”林淑芳越说越兴奋。
当娘的就是想的仔细,这三女婿还没进门呢,都惦记上了。不过,他娘说的有道理,这赚钱的生意跟他们都讲讲也好,让大家都分杯羹也好。于是宗泽道:“娘说的有道理,等抽个空儿找人去跟严越迁说说,让他也安排人准备下也好。”
听得宗泽他们商量的热火朝天的,要给几个女婿说备山货的事儿。陈忠运也是心中一动:“反正是要收很多山货的。我看要不要顺便给你伯父他们说说,让他们在家也收山货,赚些钱?”
听了他爹的话,宗泽默然了一下:“伯父们收山货的事,以后再说。现在先不要跟他们说。”
陈忠运看向了他,宗泽解释道:“收山货是要本钱的,伯父们收山货的本钱哪儿来?到时肯定是想从我们这儿借。而我们家,现在是摊子铺的大,还没赚到钱呢。那伯父们借钱,爹你是借好呢,还是不借的好?好,就算爹咬咬牙给借了,后面说不定更多事儿。依几个伯母的脾性,肯定是想拉拔娘家一把的,这种好事儿怎不告诉娘家,说不定,到时她们娘家的本钱也要问我们借,到时爹你准备怎么办?”
“借钱事小,我家现在就算没钱,但要想点办法也不是不可能的。但问题就在这里呀,如果只借一次也还好,但很多事情都是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而且,就人性来说,所求总是层层加码的。假使我日后能更进一步,伯父他们想借的说不定更多,到时,说不得会给人招祸的。所以,这个口子不能开。”宗泽一口气对他爹说完这个,极力要打消掉他爹的念头。
他爹的想法宗泽清楚,想着自己现在发达了,要拉拔一下兄弟。这么多年过去了,一些前情旧事也别说他爹,就是宗泽也都忘了好多,况且现在生活境遇拉得也大了,实在也没有记得必要了。自家日子好了,帮帮亲戚那也是应当应份的。
不过,帮是可以,但要有方法。像他爹这样就不好,帮人最忌讳直接给予,最好是能让他们自己慢慢立起来。于是宗泽又对他爹说道:“爹也不要急,几个伯父我们肯定是要帮的。这次我们家的生意要用到很多人的,我还正要说回趟陈家沟的呢。爹你这回回去将几个堂兄带出来。这样,等他们赚了钱,送回家做点小本生意也一样的。”
已经说到这里了,宗泽又接着对他爹说:“这次我将二哥留在了沧浪,日后就让他在那边看着。他一个人在那边也太孤清了些,所以,我就想让二嫂也过去。哦,还有,另外几个堂嫂,我想,要不我跟奶说下,让她们都跟出来。”
这其实也是宗泽的一点私心,不光是为堂兄,就是为了这几个青春年少的女子好过点,他也想伸把手。上次回家看到她们几个那小心翼翼的样子,还有伯母那恶狠狠的眼神,宗泽都猜的出她们的处境。之前还好点,好歹还有男人在身边顶一下,现在可能更难过,几个伯母都不是好相与的。这磋磨儿媳妇儿不是天经地义的么。
这可能就是这个时代的桎梏,伯母也是受婆婆得气熬出来的,现在好容易熬成婆了,可不得在儿媳妇身上报复回来。于是,这样的陋习就一代代的传了下来。
听宗泽说完,陈忠运还没说话,林淑芳却是说话了:“这样也好。她们几个新媳妇在家呆着也可怜,还是跟自己夫婿在一起的好。”
陈忠运也道:“这次回去也刚好看看房子建的咋样了,说不定建的差不多了吧。行,我们在家歇上一歇,后日就回陈家沟看看去。要不,宗泽你就别回去了,我一个人回去也使得。”
宗泽想了想道:“这样也行,爹,你回去跟奶奶她们好好说说。年前也就算了,毕竟只有两个多月要过年了,堂兄们也会回去过年的,年后可是要嫂嫂她们出来的。”
林淑芳在旁接话道:“孩他爹,让侄儿媳妇跟着出来这话,我看这次你回去跟娘说个话头头就行了,先不要漏什么口风给几个嫂嫂。毕竟你一个叔伯去提这个有点不大好,宗泽人小回去说还无碍,你去说就有点不大好了。几个嫂嫂最是左性的,闹将起来不好。”
陈忠运点头道:“也是,过年再说吧。反正年前也不出来,不急。行,就这样定了,我这次回去带几个人出来就行了。”
他爹回家去了,宗泽也就不急了。这个月都过了十来天了,《豪侠三兄弟》还没写多少呢,赶紧得赶出来,这个月底就要交稿了。
可明年还要去终南书院考试,虽说是明年三月十五前赶到就行了,但此去西京很远,要翻过秦岭,没有一两个月是走不到的,所以,明年过完年就要走的,一直赶路,可是没多少时间学的。所以,该读的书也要赶紧读。
宗泽深觉时间不够用的。于是就细细的给自己定了个学习计划,上午温习《四书》《五经》一个时辰,然后再读一个时辰的史书;下午再读一个时辰的史书,然后做一篇制艺或者策论,三天写一首试帖诗;晚上就是要至少写个两章《豪侠三兄弟》了。
为什么这次在读史书方面下如此苦工,那是因为王进士走时特别有提醒过,秦山长除四书五经外,对史书方面也很有研究,他讲究的是读史方能知今,所以,王进士让宗泽在这方面下点功夫,免得到时,秦山长考起来,这也不知,那也不晓。
现在时间不多了,只有两月有余的时间,就算算上路上的时间,那也只有三月左右,要将目前的通行的二十多本史书读完不大可能。
虽说,这些史书里的有些如《史记》《汉书》《资治通鉴》啥的,自己之前都有囫囵吞枣的读过。但毕竟没有下过苦工,现在,要将这么多都精读,那是不大可能的。
于是宗泽决定就先精读一本《史记》,到时,秦山长考校起来时,自己就直说好了。反正自己是学生,本来就是来学的。《四书五经》是日常读的,不会,那简直就是丢老师的脸。但史书的话嘛,还可以说请老师再行教导。
想定主意的宗泽,就开始了每日苦读生涯,真正做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了。
这期间,陈忠运回了一趟陈家沟,将成年能做事的另外几个堂兄也带了出来,让他们跟船的跟船,看林场的看林场,跑腿儿的跑腿儿,反正都给事儿忙起来。不过,这些宗泽都是甩手不管,反正现在摊子已经铺开,脉络已经搭好,各路人马都已就位,不需要自己亲力亲为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