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第 64 章(2/3)
不过杨绦并不是很满意,“稍微大了些。其实大也没什么,但我把小荒山买来后打算做的营生,其实不必靠近繁华的城隍山。”
就连杨家人,杨绦都没如实告诉他买小荒山是究竟打算做什么,知道实情的也就只有李绒一个,所以作为中间人的掮客陆遥,当然也是不知道的。
陆遥只是根据杨绦的要求,找出来了几处合适的,来让他挑选做决定而已。
“这只是第一处,还有四处可供杨公子挑选,总有合适的。即便这里面一座合适的也没有,在下也能再去找的。”陆遥继续在前引路。
杨绦跟在陆遥是在城隍山下碰头的,之前没来得及多聊。如今碰头后走在一起,两人又都是话多并擅长聊天的人,于是就一边走一边聊。
都有心结交对方的情况下,一路上就聊得非常投机,到后来两人就只差捻土为香、当场结拜了!
互相之间的称呼,也从生疏客气的‘杨公子’、‘陆中人’,换成了亲近熟稔的‘杨贤弟’、‘陆兄’。
两人走了两刻钟,来到第二座小荒山。
“杨贤弟,这便是第二座了。这座小荒山的话,好处是地势平坦,百步之外就有一条通往大路的林间小径,修路方面可以节省些花费。
坏处是,山周边没有活水,便只能挖蓄水塘存雨水,取水较为不便。”
两人就站在小路岔口,看着面前的小山包讨论着。
就算已经称兄道弟了,但生意该怎样做还是怎样做,杨绦也不会为了刚建立起的情面而降低标准:
“这小山包大小倒合适,也靠近大路,但没有活水确实有些不好。陆兄,我们去看看后面待选的再说罢?”
“当然,这样大的买卖,得看好了、比较过了才敢买。”
之后,陆遥又带着杨绦看了两座待选的,但都不尽如人意,不是地势稍陡了些,就是没有活水,或者是离大道远了些。
直到看见最后一座待选的,杨绦才算满意了。
五座备选小荒山,依次分布在城隍山的西侧、东侧、东南侧,云居山的东侧,而最后这一座让杨绦满意的小荒山,则在云居山的南侧。
这座小荒山——或者该叫小山包,距离杭州城的南面城墙也就三四里路,站在高处就已经能看清城墙了。离南城门凤山门比较近,日后可以很方便的从南城门进出。
小山包山下的东南方向不远处,就是杭州织造局旧址。
本朝高.祖时期,织造局起初是建在城南凤山门里的朱家桥,后来因为泛水潮湿,便又在靠近涌金门的城西,另建了如今的新局。
陆遥滔滔不绝为杨绦介绍:“山势较平坦,三百亩大小,按照县衙张贴出的荒山价钱,一百五十两银子就能拿下。”
“小山包旁就有一条山溪流过,且天然形成了一个深潭,取水方便得很。”
“五里之外就是城中大道,连接大道的柴夫们砍柴踩出的林中小路也有一条,修整修整就能有一条平坦宽阔,能走马车的大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