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第 39 章(3/4)
点了两只烤鸡,一人一只,吃得是满嘴流油!
“这家店烤鸡的味儿,还真不错哈?”
“既然不错,那您可记牢位置了,以后再来。”
“好啊!爹已经记牢了!”
……
小年一过,离过大年也没几天了。
老爷子坐镇指挥,李桃花风风火火地去执行,而杨温和杨绦两人则跟在后面当起了苦力。
后世有关杭州古城门的,有一首民谣:“武林门外鱼担儿……清泰门外盐担儿,望江门外菜担儿,候潮门外酒坛儿,清波门外柴担儿……”
古今地名有所不同,加上又还换了个时空,城门名是不是对不上?还真没有。
很巧的是,不仅城门名对上了,各城内外的主要出产,也都对得上。
杨家平常居家过日子的时候,倒不会出城去买东西,为了三瓜两菜的出一趟城门,就算买一回菜能省下一两文钱,那也还是太不划算了。
有那时间去耽搁,还不如在家织布来得划算。
不过这次年前采买年货,就不一样了。
李桃花大动干戈,带着杨温和杨绦父子两,先是去武林门外。在卖鱼桥上,直接找鱼贩买了一筐鱼!
“今年银钱宽裕些了,我们就自己买鱼、买盐回去做咸鱼干。虽然开始花的钱多,但以后算下来,反而要划算很多。”
杨温挑着一筐鱼跟在后面,早走一步去将鱼顺道送回了家,才又一起赶去清波门外。
城门外空地上,已有许多柴夫砍了柴,一摞一摞堆起老高。
李桃花:“既然我们自家有壮劳力,就不必让柴夫再赚去了送柴上门的脚力钱!来来,老二你扛一捆,孩他爹你扛三捆柴,我再扛两捆柴。这样只要再来一趟,柴火就能买够了。”
第一天,买好了鱼和柴火。
第二天,李桃花再次带上杨温和杨绦。
先是去到清泰门外,在沿江盐田边找到相熟的小盐商,一次就买了三斗盐——约后世的二十斤。
“做咸鱼干要用不少盐,平常吃饭也要用,趁着现在买得多有实惠,买一回就多买些,回去屯着也放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