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2/2)
她擅长察言观色,那位君王虽然藏的很深,可是宋语宁能感觉出来,他仿佛并没有震怒之意。
也没有说,要shā • rén的怒火。
要么真的就是没有生气,要么就是对方真的藏太深,自己一点都看不出来。
老太太苦笑:“借你吉言吧。”
却没想到,宋语宁的话,竟然成了真的。
第二天,大年初三这日,宫里传出了一道旨意。
一道令满京城都沸腾了的旨意。
册封贵妃宋氏为后。
宋家接到圣旨时,老太太整个人都愣住了。
她翻来覆去地将那明黄色的卷轴看了五六次,又忍不住问身边的孙女们:“这是……真的吗?”
宋语亭笑道:“祖母,是真的,姑姑做皇后了。”
这当真是意外之喜了。
本以为宋贵妃会就此失宠,却不想峰回路转,转眼成了皇后。
宋家人都说不出来是什么感情。
老太太捏着圣旨,对儿子们喊道:“闭门谢客,除了咱们家的近亲,一概不接待别人。”
二老爷道:“儿子长大了。”
宋贵妃封后,宋家走向了一个巅峰。
恐怕这些日子,想巴结宋氏的人,不在少数。
可是作为皇后的娘家,那就是正经的外戚了。
外戚之家,为人处事理应低调,不过分张扬,约束家人不做错事,不给宫里的娘娘抹黑。
现在宋家的一举一动都被人看着,闭门谢客才是最好的做法。
宋语亭笑眯眯道:“祖母,这可是件大好事,虽然不见客,咱们家也该庆祝一番。》”
老太太道:“你觉得该怎么祝贺啊?”
“祖母,就让戏班子唱个戏,摆个宴会,咱们热闹一日。”宋语宁道,“我觉得挺好的。”
宋语珍也表示赞同。
二老爷却道:‘这样不妥,咱们家虽要低调,可也不能堕了身份,那才是丢贵妃娘娘的脸面。“
“母亲,依儿子所见,不如行些风雅之事,让人知道,宋家也是有底蕴的人家."
虽则都是宴会,可却大有不同。
饮宴酒肉,俗气无比,可风雅起来,不仅显得低调谦谨,还让人赞叹宋氏家风·。
老太太道:“此事便交给你准备吧。”
二老爷领命。
至于去亲戚家拜年的事,定然要泡汤了,想来,亲戚们是能理解的。
·老太太扶着宋语亭的手回到萱茂堂,感慨道:“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此事该谢谢何世子,若非他误打误撞,恐怕贵妃……皇后娘娘也不会这么快就封后。、”
宋语亭道:“那祖母不如谢我,若不是我,他也不会误打误撞了。”
老太太敲了敲她的头:“你这丫头,你可想好了,要怎么办?”
宋语亭装傻:“什么怎么办?祖母我不明白你什么意思。”
老太太心情好,跟她逗趣:“你真的不知道,那我就去给你物色人家了,你大姐姐已经定了,下一个就是你,祖母肯定给你寻个好人家。”
宋语亭叹口气:“祖母……”
她的声音全是不乐意。
老太太笑道:“你啊,别再揪心了,决定了就说,何世子那边来提亲,咱们才能定下来。”
“我也不一定要绑给他呀。”
“傻丫头。”老太太无奈地告诫,“京城里比何世子好的男人,或许是有的,可祖母没见过,你还想找个什么样的啊?”
人家何世子相貌俊美,性情又好,上午公婆下无妯娌,过去就自己当家,还有更好的人家吗?
宋语亭道:“我是个姑娘家,总要矜持一二吧,总不能他一说我就答应他了,那我的面子往哪儿放,而且爹爹还没回京呢,现在说这个也太早了。”
“都是你的道理。”老太太竟然也觉得她说的有理,“那就等你爹爹回来,可不能拖下去了,过了年,你都十七岁了,搁在前朝那时候,十七岁的姑娘都是几个孩子的娘了。”
“这是本朝啊。”宋语亭理所当然道,“反正至少还有一年,语宁就比我小一年,过了年十六,祖母您去管她吧。”
老太太却叹息道:“语宁和语书,我一直都在发愁,给她们找什么样的人家,尤其是语书,你说说吧,像语宁找个门当户对的人家便好了,虽然她是庶出,艰难一些,可语书……我总觉得把她嫁出去,是跟亲家结仇。”
宋语亭道:“祖母愁什么,问问她自己想嫁给谁,按她的心意找。”
老太太屏退左右,看着宋语亭道:“我跟你说了,你别告诉别人,语书被我关起来之前,说太子殿下答应了她,纳她做侧妃,我也不知道真假,就怕是真的,随便将她嫁了,得罪太子殿下。”
宋语亭怔了怔、。
太子殿下?
她道:“祖母别急,应该不是真的,等下次,我问一问何景明,他跟太子殿下关系好,应该知道。”
老太太点头:“也唯有如此了。”
萱茂堂侧室出现一阵声响。
老太太一惊,站起身道:“该不是语书醒了吧?”
宋语亭扶着她过去,侧室已经围了三四个人,果真是宋语书醒来了。
她昏迷了一天一夜,整个人都显得苍白无力,似乎是想下床,可力气不够,就倒在床跟前。
老太太还是心疼亲孙女,叹息道:“拿碗清粥过来,味三小姐吃了。”
宋语书开口说话,声音嘶哑无比。
“祖母,有人要害我。”
老太太悚然,问道:“你……不是自己跳湖的?”
宋语书摇头,眼泪哗啦啦淌下来:“不是我,不是我。”、
她的神情还带着惊恐之色,眼神里都是满满的害怕。
不像是装出来的。
老太太。安慰道:“你别着急,没事的,等有力气了跟祖母慢慢说,祖母一定会帮你做主的。”
宋语书点点头,眼泪却是止不住地淌。
她是真的吓坏了,那个黑衣人,直接将她的头按在了水里,后来仿佛听见了人声,才将她抛进湖中央,捡回了一条命。
溺水的恐惧感萦绕在心头,她现在什么都想不起来,除了这件事。
老太太拿拐杖敲了敲地,很恨道:“我倒要看看,是谁敢在宋家,对我们宋家姑娘下手的。”
宋语亭想了想,拉住老太太,道:“祖母,此事一定要彻查,我总觉得不简单,若是不查出来,我们几个恐怕都不能安心了。”
老太太点头。
不说孙女们,不查清楚了,就连她也是没法子安心的。
宋语书可是在萱茂堂被带出去的。
老太太越想越不安心:“语亭,你们几个今儿住在我这儿,睡一间屋子,看着彼此,安全一些。”
宋语亭道:“祖母放心。”
她总觉得,是家贼。
不然谁会闲着没事溺死宋语书,甚至是在大年初一。
不管怎么样,现金宋贵妃封后,此事都是不能拿到明面上来说的,只能她和老太太私下,甚至跟谁都不能说。
而宋家,该怎么庆祝,还是怎么庆祝,一点都不能少。
---
宋语亭不知道该从何处查起,宋语书傲慢无比,得罪了很多人,其中能有本事把她从萱茂堂带出去的,就有数十人。
老太太则简单一些,那日伺候宋语书的人,一人打了十个板子,就问那天发生了什么。
可所有丫鬟众口一词,都道只是过年偷懒,完全不知道三小姐什么时候出去的。
老太太自然不信。
要把一个大活人带出去,没有里应外合是不可能的。
可是没有人承认,她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就全给打杀了吧。
老太太心里很恼火,她看谁都像是凶手,可谁都不能动,不然这大喜的时候,外面人要怎么说。
宋语亭安抚道:“祖母不着急,现在看着语书不要出事,看紧了,贼人总会露出马脚的,到时候咱们一网打尽。”
老太太不信任萱茂堂的人,跟宋语亭借了她从北疆带回来的。
只等着有人再来一次。
---
正月初五,宋家花园里摆开了宴席。
二老爷洋洋得意:“母亲,今天的做法,您定然是第一次见到。”
老太太饶有兴致地问:‘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