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上山与下乡(2/4)
紧接着城市里,诸如上京,开始强硬实行政策。
一开始比较人性化的。
学生有重病、独生子女、家庭生活困难、父母需要照顾的城市青年,都可以申请留在父母身边,被送到工厂里面学徒,商业、公安局、公交公司和政府机关,他们被叫幸运的“留诚知识青年’。
像是真正有势的人家,都会找到一两个借口,把家族子弟留下来,最多怕被举报,送一两个去附近郊区的生产队。
但岌岌可危的人家,只能用积极响应号召,来保全自己的家族。
城市居民开始慌乱起来。
怎样让孩子留下来?
怎样让孩子利用后门留在离家最近的农村?
怎样让孩子去熟悉的农村、而不是去被随意安排?
怎样……
当他们意识到事情是真的时,开始各种托关系,但由于这件事是全国性的时候,托后门人数太多,已经为时已晚。除非真正硬后台,谁也改变不了什么。
反倒是那些提前被‘街道管理处’、所有邻居们,劝慰提前去登记下农村的部分不良家庭分子学生,得到更好的安排。
福也祸也。
居民们必须含泪送自己的孩子们离开故乡,去完全陌生、可能相对落后、生活条件相对低很多的农村生存,甚至不知道还有没有返回的时候。
悲伤与痛苦的事情发生在很多城市家庭中。
学生们打包着行李,甚至有的还按照风俗敲锣打鼓,送孩子们去完全不同的地方,这次不同于串联的短期,看不到尽头,看不到曙光,未来完全是个想不出的变数。
城市里搞得热火朝天、慌乱不已,落后镇上居民又不一样的风格。他们没法子去兵团、农场集体安置的资格,全部实行就地分散插队的原则。
即按当时区革委会分配给各公社指标,由个人到公社了解指标分配情况,自行到生产大队和小队寻找插队点。也就是,知识分子学生们可自己找生产队。
于是有大熊猫国营基地、在当地算是有名的碧山村,成为众学生哄抢的香饽饽,碧山镇、童水镇……方圆十里,都有学生走路前来探听事情。
张队长已经接到数十位学生的自荐。
有的还是村民们的亲戚朋友,谁都不好拒绝,谁也都不好同意。
主要是他有些怕这些学生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