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县学与姥爷(2/4)
回过神来的叶爸爸,背着大背篓,抱着小闺女,领着弟弟与儿子,走进神圣的县学,转悠转悠一圈。
一进去,入耳的是学生们的读书声,还能闻到墨水香味儿,这个时候的考卷都是老师们纯手写的。
县学也是由旧龙王庙改造而成。
一排排高高的黑瓦组成教室与办公室,后面还有草屋宿舍,专门给村镇的山娃娃们提供歇息地儿。
不过这个年代,村里娃要读书,首先得聪明勤奋,其次家庭条件好,从小到大供得起学生娃,至少也得富农以上。
“篮球场!”
甜妹儿心里默念,这倒是有一股特别熟悉的味道。
县学有一个大平坝操场,平平整整的泥土地,上面竟有篮球架子,很简陋,仅用两根木柱钉上平板带一个铁圈。
叮铛哐铛——
铁锤敲铃的清亮响声。
四十五分钟下课,很多学生都在教室里歇息,也有调皮的男孩子们跑出教室,到操场蹦跳玩耍。
“安诚表哥,你咋来啦!”
一个脸圆嘟嘟、大眼睛,翘鼻梁的小个子男孩,满脸惊喜,一边大喊,一边蹬蹬蹬往学门口跑来。
这是王大舅最小的儿子。
王大舅总共有三个儿女。
大儿子王溢希去市里读高中,二女儿王溢梅与三儿子王溢望,都在水湾县学读初小。再过两年,王二舅家迟来的两个胖墩,也够年龄上学啦。
有同学也将王溢梅叫出来。
两姐弟还真像,姐姐的个高一点、五官更柔和一些、下巴稍微尖一点,用红头绳扎着一马尾辫儿。
叶爸爸脸上堆积笑容,亲切问候侄子侄女,赶紧把背篓里掏出俩山柿子,一人分得一个,还抓一小把葡萄干给他们。
这可是难得的水果零嘴,多数家里都舍不得花钱花票买来吃的。
当吃的塞到俩姐弟手里,他们得到同学们羡慕不已的目光时,神气得很,心里也开始喜欢这个村里来的大姑父。
王溢梅蹦哒两下,摸一摸甜妹儿的头,开开心心道:“等放学后,表姐带你玩过家家,咱们甜妹儿当新娘子。”
甜妹儿:……过家家这种游戏,本大姐大一点都不喜欢。
王家离县学很近,在这里,约有几十户人家散落,东家的堂屋顶着西家的厨房,南边的烟囱靠着北院的洗澡房。
山区的县城不大,没有高楼,有时空间还蛮挤,种花家的县城房在五六十年代,就有那么一点子,二十世纪城市里拥挤的味道。
总之,工厂给你批一块空地,你就可以在这里圈一间屋子。再批一块地,再建屋子。部分房子里根本没有院子,渐渐的,就形成一两条弯弯曲曲小巷子。
王姥爷的住房在巷子口,三间房子带一高墙小院。
布局是此时最流行的,中间客厅,后半间厨房,东面卧室,西面隔开,现作两间客房,很想后面的套间。小院子里有三分地面积,被王姥爷种上一些葱姜蒜青菜等,还盖一间茅房小草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