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求舞(2/4)
无奈,李自琛只好看向一旁的沈相,想从他脸上知道些什么,可是沈轼之沉着一张脸,没有显露半分情绪,气氛沉闷而压抑,让他心中更加忧虑。
李庭玉却是看向下面,示意那个太子进来之前就一直跪在殿中的男子说话。
“你接着说吧。”
那人一身黑衣,脸上有伤,腰间别着一块金玉,李自琛认出这是成王手中培养的暗卫,专私情报之事,可看他两颊黑红风尘仆仆的模样,又不像是一直呆在京中刺探的人。
那人低首,声音低沉而浑厚:“是。”
李自琛听他们的意思,好像是他来之前几人就在谈论着什么,虽然陛下不让他平身心中不解,此时也安下心来打算听听他们究竟在说什么事。
没想到那人一张口说的便是北境的军情。
“邺城守军十万,塔塔向邺城而来的大军原本只有大概五万,论人数上,是我方占优,况且又是守城之战,相较塔塔来说,此战并不难对付,此前塔塔有一次夜袭,大将军指挥作战雄风不减,以最小的损失成功将塔塔击退,本是消减了对方气焰,只是没想到……”
“没想到什么?”李庭玉问道。
那人抬头,猩红的眼中难掩愤慨:“塔塔第二次强袭的时候,从东北方有一股大军和塔塔汇合,两股拧成一股之后敌军增多,大将军这边优势不在,只能仗着地势顽强抵抗,等待增援,然而增员却迟迟没有等到,不仅如此,塔塔对邺城边防布置,哪里薄弱哪里强势都十分清楚,简直就像有人送上去军情一般!”
那人说到此处哽咽一下,低头擦了擦眼中的泪水,声音渐渐低了下去:“城破之后,大将军不肯退却,被敌将阿斗亘射中了两箭,最终不治身亡……赵将军这时候才带着大军姗姗来迟,而从东边行进的那支塔塔大军,若是不途径赵将军驻守的临漳,根本不会神不知鬼不觉的突然汇合,事后大将军的副将质问赵将军为何来得如此之慢,赵将军只道,他在临漳也同样遭到了伏击,所以才损失了增援的时间。”
他说到此处已是不说,大殿中异常安静,只有他粗粗的喘气声,好像这样才可以平复心中怨愤。
李庭玉忽然转过头看着李自琛。
“你听懂了吗?”她问。
这五个字所蕴含的信息太过沉重了,李自琛一时愣在那里,像一尊没有木雕,很久都没有回一句话。
李庭玉又扭头去看卓九娘:“九娘,你听懂了吗?”
卓九娘神色微动,她敛眉颔首,轻轻地道了一声:“儿臣听懂了。”
李庭玉点了点头,眼中好像终于露出一丝欣慰。
“朕在位十九年,从来没有一天觉得这位子稳固过,你能安然无恙地坐在这里安然度日,是因为有人在替你阻挡一切危机,然后你终有一天会发现,不是有所人,都会永远忠于你的。”
李庭玉好像忽然之间变得苍老了,她絮絮地说着,翻过身看着顶上,声音虚弱无力,跪在地上的李自琛心里一揪,他知道这话是对他说的。
“朕希望你有一日能看清人心,看清那些忠于你的人到底是谁。”
李庭玉偏过头看他。
“张氏怀有身孕三月之久,在这之前,朕并未将你与九娘赐婚,你要是想以此来抵抗朕对你的控制,也不会未卜先知未雨绸缪,只能说明是张氏自作主张,使了小心机才怀上的,于大婚那日将此事故意揭露,你知道她是什么意思吗?”
“她在告诉世人,太子最爱的不是太子妃,而是她。”
“而你知道别人看到的是什么吗?”
李自琛肩膀一震,就听李庭玉继续道。
“别人看到的是太子与卓氏生了嫌隙,有嫌隙便是有缺口,便可以趁虚而入,便可以挑拨离间,便可以试探你和卓家之间,到底隔着多远的距离。”
“而你,能分清什么是忠言,什么是逆语吗?”
一句句话振聋发聩,李自琛低沉着头,手指忍不住抓紧了衣服,他好像从未听过母亲这样教导他,而他呢?他在她的语气中听到的是满满的失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