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那些清穿的日子(138)(1/3)
新帝封笔前最后发的一道圣旨是以太上皇的名义命编修院,编辑一道编年史如同西方一样,按照阿拉伯数字编下来。
这道命令传出去,隔日就在报纸上登了出来。
对于百姓来说,只等着过新年,给朝廷编不编什么年氏,对于他们来说,跟他们没关系,但是对于读书人来说就大大有关了。
特别是纸上详细的公布了关于西元年史的解释,一些有目光的人顿时轰动起来,若是采用黄帝那么就方便了,这是在终结千百年来所使用的年号,统一用黄帝历来记年。
编修院一下子接到这么一个任务,便开始招兵买马,黄帝历编写倒是不难我是按照天干地支排列下来,直接转换成阿拉伯数字就可以,难的是以后的历史,得用阿拉伯数字改换过来,这得涉及到不少书籍,是一项大工程。
好在面临着过年都开始放假了,这次可以挪到年后处理,正好趁着过年这段时间可以好好思考一下,该怎么新帝的要求。
四爷做了皇帝,就连远在医院的弘昀处境都变了,一下子变成了皇子所在之处,立马变得炙手可热起来,最起码顺天府派来的人围在外面保护着。
弘昀这段时间都懵着呢,从来没有自己阿玛变成皇帝,而自己成了皇子。
所有人对他的态度都改变了,然后没有改变的孩子,被他当成老师的张叔叔。
弘昀成了皇子,而他居住的小楼病人立即被请了出来。
好在他连连抗议,他的张叔叔才没有被一同清理出去。
这一日,弘昀出门去找张叔叔,刚一敲门发现张叔叔房间竟然有人。
张廷綦打开门,请他进来,然后在里面坐着的男人介绍,“二哥,这位是我的小徒弟。”
张廷玉瞪了弟弟一眼,然后起身恭敬的给弘昀行礼,“下官见过二皇子。”
弘昀困窘的挥了挥手,他还没有适应自己的身份。
张廷綦却有没有说什么,他不是不知道自己二哥有些古板。
这时候弘昀却开口说话了,“张叔叔是我的老师,你是我老师的兄长,不用跟我行礼。”
张廷玉这才直起身来。
张廷綦跟弘昀介绍,“这是我二哥张廷玉,如今在刑部左侍郎。”
弘昀对此没什么概念,就算身份转换变成了皇子对他来说也没有什么改变,最近身体不可能因为变成了皇子而强壮起来。
“张叔叔,竟然张大人来看你了,那我就不多打搅了。”弘昀显然发现自己打扰了别人,这时候失去的提出告别。
张廷綦也没有继续拦着,微笑的送他离开。
等弘昀人走之后,张廷綦才看向自己二哥,问,“作为二皇子如何?可是我亲手教出来的。”
张廷玉脸色凝重的看着他,“你是何意?莫非看中了二皇子?”张家可从来不会参与夺嫡之上。
这回新帝登位之后,他们才站出来支持新帝。
何况前几十年地位争斗的厉害,这才刚消停点,莫非新一轮的夺嫡又要开始?
张廷綦笑了笑说,“怎么可能,二皇子身体差,早就被排除在皇位之列。”这一点张廷綦自己也是深知的。
随后开口说,“二哥,虽然说二皇子绝了那个位置,但是他的心性却很好,适合做一个贤王。”
张廷玉摇了摇头,“没有一个好身体,说什么都白搭。”随后又认真的看着他,“你到底什么时候可以出院?”这个弟弟身体明明已经讲得差不多了,却偏偏赖在医院里不走了,前年他回京就接他回去,结果张廷綦却死活不从,气的张廷玉直接断了他的接济。
没想到这家伙竟然在医院里混了一份工,帮忙再修一些文稿换来开销银子。
这一下可把张廷玉气得要死,这回好不容易新帝登基,明年肯定是要开恩科,老三张廷璐是肯定要参加的,张廷玉也想将四弟也塞进去,有他这个哥哥在,前程肯定少不了。
何况照他看来,他们张家早投靠了新帝,多多少少沾点从龙之功,几个弟弟要是真走上仕途,肯定能够得到重用。
张廷綦一听便道:“二哥,我身体才好些,你觉得我能够承受科考吗?”科考考的不仅是人的知识和见解,最重要的还有人的体质,每届都有死在考场上的人,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何况张廷綦自认为自己找到了新的乐趣,一点也不想涉入官场之中,再说,何况他已经成了二皇子的老师,就算有一点师生之情,真要想当官的话,再钻研一下大小也能补个官。
然而他对做官没有兴趣,他对外面的世界更感兴趣。
张廷玉见状,也不劝他,便道:“行吧,你要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过千万可不要跟二皇子走得太近,不然极容易我张家就重新在二皇子身后。”
如今诸位皇子,除了未长大的,也只有三皇子弘暻最显眼,特别是如今,他被带在太上皇身边亲自教养,光凭借这一点,太子之位就跑不掉。
正是因为情况明朗,皇子之间还没有动静,当然也有可能是新帝刚即位,太上皇的态度还不明,所以官场上的官员自然还是率先看太上皇的脸色行事。
这一年的新年过得非常热闹,一来国家迎来了新的君主,二来这一次新帝登位,难得没有遇到国丧,自认是千年难遇的喜事。
改元的圣旨早就传出去了,过了元旦就被称为了雍正元年。
这一年,四爷开始在紫禁城接受众位兄弟的请安。
先太子此时还没有迁出宫去,四爷打算让他在宫中度过最后一个新年,再迁出去。
不管心里在抵触,可面上仍然是一派喜气洋洋,四爷看到下面一众兄弟朝他跪下,顿时心情畅爽起来。
新年过后,还没有出正月,四爷便下了圣旨给众位兄弟加封,二来是研究众位皇子改名一事。
“改名?没必要吧?”敏宁手里拿着账本,听到之后说。
四爷吃着西瓜,这是从小汤山那边送来的,敏宁去年秋天令小汤山种了西瓜,这会儿熟了,被送进了宫,虽然比夏季都要小上一圈,但是在大冬天能够吃上西瓜,还是非常新鲜的事情。
四爷喜欢吃,他体质热,特别是当了皇帝之后补品不断,已经上了好几回火。
一共送了三车西瓜进宫,一车被送去了畅春园孝敬太上皇,一车被分给了众位兄弟,还有半车被送到后宫,最后半车四爷自己留下了。
这不逮到空闲就使劲的车,特别是吃完暖锅之后再吃西瓜简直是绝配!
“这是往历了,必须得遵守。”皇帝的名字必须得避讳。
敏宁放下手中的账本,看向四爷说,“这些名字可都是太上皇起的,你给改了小心惹他老人家不高兴。”
四爷将西瓜皮扔到棚里,拿出帕子擦了擦手问,“那你有什么好主意?”
敏宁摇了摇头说,“大清以往可没让兄弟改名避讳的惯例。”也就从四爷开始,他们采用了统一的辈分。
太上皇那会儿,兄弟之间名字可都不一样。
“要不就当个恩典,特赦其他人不需要改名,总得给太上皇留些面子。”
四爷这会儿要提出改名,那简直就是打太上皇的脸,老子还没死呢,就将他的儿子名改了,回头是不是还要将一些政策也改了?
有太上皇在四爷这个皇帝必定得有顾忌,就像乾隆之于嘉靖一样,好在康熙不会像乾隆一样,直接将儿子当成傀儡。
不过,总得照顾太上皇的心情。
四爷有些为难,“这个朝臣不好交代。”
敏宁将账本一合,看着四爷说,“朝臣有什么意见,直接去找太上皇说就是了。”
然后她又问起了废太子的事,“二皇子何时迁出宫去?”
四爷将帕子放在一旁,然后给敏宁先倒了一杯茶,“我打算等元宵节过去第一次大朝时提起。”
四爷如今已经习惯了,将一些事情跟敏宁商量,偶尔不商量,还觉得缺少什么。
不过这些都属于秘密,宁寿宫的人没人敢传出去。
敏宁潜移默化了四爷这么多年,就是想插手朝政之中,好不容易培养出来,怎么可能随意放手?
这回四爷当了皇帝,这是她摘甜美果实的时候。
随后,她又提起了儿子弘暻,刚一起头就被四爷打断了,“朕不打算再立太子,免得再起旧事。”
敏宁神色丝毫未露出异色,看向他问,“那万岁爷,您的意思是?”
四爷开口,“我打算另一道遗址在正大光明匾后,等朕百年之后,命人打开遗旨新帝继位。”
敏宁不置可否,随后道,“正好弘暻这小子还要好生磨练,有太上皇教导自然很好,但万岁爷可不要忘了将这小子给拎出来,多加一些重担。”
四爷还以为敏宁这是为弘暻要职位来了,不动声色的问她,“你有什么意见?”
敏宁开口说,“我打算发行纸钞,如同新城所流通的纸钞一样,在整个大清流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