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我在秦朝修宫殿(1/4)
郑国千秋业,百世功在农。
在见到郑国之前,董慈先见到了章台宫。
自西犬丘开始,在长达六百九十多年的秦国历史中,历任秦王随着内部经济发展和政治形势走向,不断地主动采取措施,把都城从一开始的西犬丘一路向东迁移,依次迁至秦邑、汧城、汧渭之会、平阳、庸城、泾阳、栎阳,总共历经了九都八迁,直至秦孝公时期,定都在了咸阳。
每一次迁都秦王们都会修建王宫,而且都修得十分雄伟壮丽,早在秦穆公时期,就有人感慨过雍城宫殿的恢宏浩大,‘使鬼为之,则劳神矣;使人为之,亦苦民矣。’
古都雍城尚且如此,更勿论强秦之后修筑的宫城咸阳宫了。
自秦孝公迁都咸阳开始营建咸阳宫,之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除了内宫内政常用的宫殿外,历届秦王还逐步扩建了兰池宫,水景离宫,西北梁上的梁山宫,北面甘泉宫,上苑初宫等等,这还是史书上有记载的,没能记载在册的还不知几繁多。
等嬴政统一六国之后,又相继修建了六国诸侯宫殿,宗庙、信宫、灵渠、驰道、兴乐宫等等。
加上未建成的阿旁宫,秦国乃至秦朝,前后在关中地区修建了离宫别馆三百多座,广义上来说,咸阳宫总面积可能相当于后世长安城的近百倍。
近百倍是什么概念,天[朝第一宫“故宫”乘上两千,大约就等于咸阳宫的占地面积了。
如此恢宏浩大的规模,说是空前绝后也毫不为过,抛开劳民伤财这一条,仔细看一看秦国宫殿的发展史,就会发现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因为从秦穆公开始,到秦景公、秦厉公、秦献公、秦孝公,再到秦惠文王、秦昭襄王,乃至于最后的秦始皇嬴政,期间总共历经三十七位君王,其中九成以上的秦公秦王都对秦国有建树有贡献,甚至一大部分都是能载入史册、声威赫赫的明君。
这些一代接一代励精图治,一步步将秦国治理成六国谈之色变的强秦的秦王们,比之其他六国的国君,素日里吃穿用度也不见得有多奢华讲究,却个个都对修筑王城宫室抱有极大的热情,就连嬴家最为天真烂漫的昏君小皇帝胡亥,继位以后吃喝玩乐享受人生之余,也不忘记继承老爹的志愿接着修阿旁宫,翻修望夷宫兴乐宫等等。
虽然频繁迁都是修筑宫殿的原因之一,但纵观天[朝历朝历代,董慈还真没见过比这家子更热衷于修建王宫建筑的皇朝宫室。
除却短命得估计没来得及发挥家族爱好的安国君嬴柱,基本上其他每个秦王都喜欢占地盘。
有些宫殿修了一辈子也不一定住得上一回,说不定还没等建好人就挂了,可这些英明神武的秦王们却死活非得要占,非要修,这里踩踩占一片,那里踩踩占一汪,我不行了儿子接着建,儿子建了孙子再扩建,总之不管以后住不住吧,有条件先圈到脚底下霸占起来开心开心,旁的以后再说了。
光是圈个宫城也不算什么,秦王们还喜欢到处晃荡,除了本身就在外流亡过的秦献公嬴师隰、少年游历的秦惠文王嬴驷、游至洛阳客死异乡的秦武王嬴荡,连秦穆公秦孝公都在外面成月成月的晃荡过。
总之,英明神武的秦王们有生之年最大的愿望有两个。
第一,把美好河山收入囊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