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了~ (3)(1/2)
在意的不得了,只不过她家当家的一直没有表态,她也就不敢做什么。
桃溪村原先耕地紧张,谁家都不愿意把自己家地让给外人耕种。现在不一样了,出去打工的,或者是年事已高的就会把自己家地出租给其他的村民耕种。
他们这边每亩旱地是三百块钱一年,水田则是五百块钱一年。现在说要按照规矩,就是说每年表舅家要给胡晓雯家一千块钱的租子。
原先说好了是白给他们家使用的,结果这才刚刚一年的时间,胡晓雯就跑了回来。让这件事情变了卦。
表舅妈很不开心。不过比起之前土地整个还给胡晓雯家,每年减少数千块钱的收入到只是给一千块钱租子,这样的条件表舅妈还是能够接受的。
表舅看了一眼自家的媳妇,见她脸色没有那么难看了。他家这个婆娘除了心有点小之外,别的都挺好,也没什么坏心。他知道她这么看重这些钱,都是为了给即将高三,明年参加高考的儿子准备上大学的学费,才会这样斤斤计较。
他早就打算好了要这样,但是他知道自己家媳妇是个什么样的。要是一开始就说给租子,她心眼里还得不痛快。就得让她先以为连地都不能种了,再来说给租子的事情,她才能容易接受了。
表舅暗自得意自己的计谋顺利,端起碗来想喝才发现刚才喝光了。
周长喜一眼看见自家老爹端着个空碗嘬,就说:“爹,锅里还有粥,我给你盛去。”
表舅不动声色,掩饰刚才的尴尬,淡定的把碗递给儿子。
事情都已经这样了,表舅妈也只能接受。她心里一直在意的事情有了结果,那心气也就平顺了。
现在那股子别扭劲过去了,表舅妈就想起这个侄女的好来了。今天胡晓雯给来干了一天活,下了那么大的力气干活,一声苦也没有叫。
这姑娘明天指不定怎么受罪呢。
表舅妈一想到这个,就准备第二天早上起来早点过去看看她,顺便给她带点早饭。
胡晓雯第二天起来,并没有表舅妈想得那样难受。身上的酸痛感减轻了很多,起床稍微活动了一下身子,就完全没事了。
这下,胡晓雯终于觉察出来不对劲了。这绝对不是说适应了农村生活能够说得过去的。就说身体得到了劳动锻炼变好了,那也得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吧?
现在回想起来,胡晓雯回来直接到桃园干活,基本上没有吃多少苦。她原先在省城上班,每天就是在租房里看电视,从来没有锻炼过身体。没有任何缓冲的就从事强度不小的劳动,身体上却一点异常都没有。一点没有一般人难受痛苦好几天,慢慢才适应的过程。
只是每一天睡上一觉,白天就生龙活虎了。
简直不可思议。
胡晓雯还来不及思考其中的原因,表舅妈来叫门了。
“晓雯,起了啊?我给你带了些早饭。”这次表舅妈没有只站在门口,而是提着东西进了院门,甚至去厨房给胡晓雯盛到碗里。
“我来我来。”胡晓雯赶忙上手帮忙。
“我来吧。你这头一天干活太猛,身体可酸了吧?”表舅妈帮着把饭菜端上桌,胡晓雯只好自己拿了筷子跟着走过来。
“没事儿……过两天就好了。”胡晓雯不敢说她现在一点事情也没有了,只能接受表舅妈的好意,“表舅妈,您吃了吗?”
“我已经吃过了。”
胡晓雯这才不再客气,刚好她还没有做饭,有现成的吃挺好的。至于淘淘,只能一会儿给它弄些狗粮了。
“晓雯,关于那个租子……”表舅妈说,“等今年的粮食卖了,就给你。”
胡晓雯茫然的抬头:“什么租子?”
“就是你家那两亩水田,现在我家种着的。”表舅妈一看她的表情,疑惑的说:“怎么,你不知道啊。昨天你帮忙收的那地,有两亩是你家的。”
原先属于姚惠香的那两块水田正好跟表舅一家的水田挨着,耕种起来不用绕来绕去,很是方便。表舅妈最满意的就是这两家的水田是挨着的,要不然五百块钱租谁家的不是租,干嘛一定是这两块田。
“我家还有地呢?”胡晓雯是真不知道这回事情。
她以为老家没人之后那地被处理了。毕竟家里都在城市生活,没人回家种地,那地最好的结果就是被卖掉。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更晚了
☆、第19章
年少的时候胡晓雯和胡晓雷经常在假日的时候跟着母亲回来,小的时候更是在这里度过过暑假。但是那个时候每天就知道玩耍,偶尔虽然也去自家地里摘过东西,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那水田又是沿着河滩的一大片,胡晓雯是真心不记得属于她姥姥姚惠香的在哪里。
她回来这么长时间,周青一句话也没有提起这田地的事情。对于母亲的了解就让胡晓雯明白她的意思了。要是她妈妈有收租子的意思,她住的这么近,早就告诉她了。既然不说,就是这地是借给表舅一家种的。
“表舅妈,这租子我不能要。”胡晓雯放下手里的筷子,正色说,“我妈没跟我说过这回事儿。您可别害我,要是让我妈知道了我收您租子,回去肯定削我。”
虽然跟表舅家的关系没有和大舅一家好,但是毕竟是村子里最近的亲戚。往日姥姥还在的时候,表舅一家没少帮衬。周青把地借给他们,肯定是想要报答以前的照顾。
胡晓雯不是个不知好歹的人,她妈妈都没说要租子,她凭什么收下?
表舅妈则说:“往常你家里人没在村子里,这地闲着也是闲着,白给我们家种也就算了。现在你回了村子里,这地就不能这样了。咱村子里的人,都是指着地里的收成生活。你虽然现在弄着一个桃园,但是也能腾出手来种些省力的粮食,好歹能补贴点家用。”
现在好几家人外出打工之前都把玉米种下,只有老人偶尔去地里转转,就等着直接收获了。
玉米这东西耐旱,也不怎么需要人打理。玉米成熟以后可以把玉米卖掉,剩下的秸秆也不会浪费会有养牛的专门来收。省力的人家甚至连玉米都不摘,直接把地里的收获都卖给养殖场做冬储饲料。一亩地连玉米带秸秆,怎么都能收获一千块钱。
胡晓雯摇了摇头说:“桃园里我就忙不过来了,种地什么的我真没想过。要不这样吧,这事我做不了主,您跟我妈商量一下?”
表舅妈这会儿也想通了,借来的地种着,心里总是不踏实。俗话说得好,亲兄弟明算账。不如就这么明明白白的把租子订下来,这样以后也好有个说道。再有个什么变化,不至于让她像先前那样心里七上八下的没有底。
表舅妈又提了两句,胡晓雯只是摇头说她做不了主。表舅妈只好不说了,胡晓雯这会儿越是拒绝收下租子,表舅妈就越是心里不好意思:倒显得之前她太多心了,人家根本就没有想着把地要回去。
胡晓雯吃完饭,抢在表舅妈前边把碗洗干净。
表舅妈已经坐了半个小时,她一看时间:“我得回去了,地里还有活。”
昨天把地里的稻米都收割完了,但是地里还残余着不少掉落下来的稻穗,她还得去收拾。而她丈夫和儿子,早早的就去排队脱粒,还要去晒谷场占地方。
“等等,摘点菜走吧。我这院子里的菜种得太多,我一个人也吃不完。”胡晓雯紧跟着表舅妈出来,她弯腰从台阶下拿起一个篮子。
这又过了十来天,黄瓜豆、角这些两个多月生长期的也都成熟了,再加上之前的青菜类,胡晓雯更吃不清了。
表舅妈这才往院子那头的菜地看去,这一看跟大妗子的惊奇不相上下。这菜地里的菜长得也太好了!
胡晓雯面不改色心不跳的就说是用的国外的化肥。这让表舅妈感慨不已:“到底是读过书的大学生,还弄来国外的化肥。”现在她也不说胡晓雯一个大学生回来农村是大材小用,浪费人才了。
这一天忙到很晚,才把地里的活弄得差不多,一家三口吃上饭的时候都八点了。
“今天这豆角真好吃!”周长喜就着豆角炒肉,一口气吃下去三碗大米饭。
“这豆角是从你晓雯姐家摘的,她家的豆角长得真好。”表舅妈说。
“你今天去了咋样?”表舅问。
“晓雯那孩子说她做不了主,让我跟周青商量。”
“周青家的人都仁义,跟她商量也不一定要。”表舅说,“要不这样吧,咱们家的粮食脱了壳,除了自己家吃的,给他们家送些去。”
表舅妈一抬眼:“这能合适?”
表就说:“咋不合适?他们在城市里边吃的都是在市场上买的,都不一定是今年的新米,还贵的很。”
表舅妈一想,点头说:“这样也行。”
然后在胡晓雯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表舅骑着三轮车给她拉过去两百斤新米。
胡晓雯一看都惊呆了:“这么多大米,我得吃到什么时候啊?”看着那一大袋子的大米,她整个人都有点晕了。
现在人食物比较丰富,所以说吃的主食反而没有以前那么多。再加上他们这个地方的人,主食还是偏向面食,一个月能吃下的米并不是很多。
表舅用的是大袋子,一袋子的大米足足有一百斤。胡晓雯家买大米从来都是十斤二十斤的买,偶尔超市促销打折的时候会买五十斤的。胡晓雯还从来没有见过一百斤装的大米袋子,足足有半人高。
“放着慢慢吃,这是今年的新米,你自己留下一袋。另外一袋,啥时候你晓雷哥过来让他给你妈拉回去吃。”表舅大态度不容拒绝,“你家既然不肯收下租子,那这些大米总得收下吧?”
再要拒绝,反而伤了两家的和气,胡晓雯只好说:“那谢谢表舅了,一会儿我就给我妈打个电话,让她叫我哥来一趟。”
表舅这才满意了。
一百斤一大袋子的大米虽然很震撼,却比不上新米的诱惑。胡晓雯下午饭就用新米闷了一锅米饭,然后自己弄了一个空心菜炒肉。
别说,新米确实比起胡晓雯以前吃过的那些米好吃的多。
正吃饭的时候,黄哲来了。
“刚吃饭啊?”黄哲手里拿着一个文件夹,在院门口喊了胡晓雯一声就直接进来了。
“今年的新米,你吃了没?”来了客人,胡晓雯只好放下筷子。
“我吃过了,你吃吧。”黄哲也是没办法,村子里的人只有在饭点的时候会在家里,其他时间不是干活就是出去串门,指不定跑到那里去了。
“今年的新米你吃了?”胡晓雯见他这么说,就不客气的继续吃自己的。
“嗯,我住的那家刚打了大米就做了新米吃。”黄哲说这话的时候,嘴角挂着笑容。
村长赵贵好不容易把这个宝贝疙瘩一样的村官给弄回了村子里,当然会好好的安排他食宿。
黄哲被安排在村子里条件比较好的一家。这家人姓刘,在刘姓一支里算是在外边最早发家的。他家的房子盖的是个小二楼,黄哲就住在这家的二楼。
村委专门给了这家补贴,黄哲就跟着一起吃饭。
虽然是被委托来照顾这个年轻的村官,可是黄哲这一年来为村子办了不少的好事,就让这家人发自真心的喜欢他,照顾他。
这不,今年刚收了新粮食,就打了大米给他吃。
虽然一开始黄哲是抱着施展抱负,把这个村庄当做晋身仕途的渠道的想法。可是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显示村长赵贵帮了他很多,又有这些朴实热情的村民真心对待。黄哲不是铁石心肠,自然喜欢上了桃溪村。
桃溪村的自然条件并不差,差的只是一个发展的契机。黄哲一直在寻找办法,如何才能够让这个村子脱贫致富。
桃溪村一直发展不起来,除了过于偏远,道路不畅之外,还有一个就是会破坏这里植被环境的项目,不允许开展。
因为身处林业恢复区,桃溪村所处的临水县一直不容许化工工厂,或者是矿物开采等等。
临水县虽然没有什么煤矿、金属矿储藏,这里的石矿却是不错的。但是要是开采石矿,势必要挖掉山体上的植被和土层,这是不被上属林业部门允许的。
在这样的限制下,临水县就只能走农业发展的办法。偏偏临水县又是个多山的地方,没有办法实现大面积农耕发展。成不了规模化,小打小闹一直发展不起来,也只是勉强维持着一个不饥不饱。
“……所以,我的想法就是用旅游来带动村子里的发展,给村里的人增加收入。”黄哲把文件夹递给胡晓雯。
“旅游业?”胡晓雯很惊讶。
桃溪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景致,只有农田、村落、大山和溪水。这样的景致那里都有,黄哲有什么把握能够吸引到游客前来?
作者有话要说:要是没有胡晓雯,这旅游业还真发展不成~
☆、第20章
翻开文件夹,胡晓雯忍不住惊叹了一声。这里边是一份非常详细的计划书,详细的记录了桃溪村过去的历史,值得开发的景点,还有开发过程当中可能会遇见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但从这份计划书看,黄哲完全可以到一个大型的公司任职项目经理,他的能力足以胜任。
叹了一声之后,胡晓雯认真的看着关于桃溪村的概况。说实话,在这个时候,二十多年来多次来桃溪村的胡晓雯都没有黄哲对这个村子了解的多。
这上边从桃溪村的建立,到大姓氏家族的改变,以及历史上曾经出过什么历史名人,这些人取得了什么成就、考取了什么功名,任职到哪里都有详细的内容。
近代史上,附近曾经发生过什么样的战斗,遗址在哪里,有什么烈士墓地也写的清清楚楚。
胡晓雯在这边看着,黄哲也垂着视线跟着她的进度。等胡晓雯看得差不多了,黄哲就给她具体说一些计划书上没有写到的内容:“现在新农村发展旅游项目一个就是农家乐,还有大棚采摘什么。咱们村并没有这个优势。另外说什么风景名胜,咱们这里也没有。所以,现在能做的就是挖掘文化历史了。”
桃溪村历史上曾经出过大官,得这位大官的蒙阴,桃溪村慢慢的人丁兴旺起来。除了这位大官,后期也出过不少的读书人,等到后来有些成就,不是修了大屋就是盖了祠堂。
等到近代,这些大屋有的损毁,也有的保存完好,至今还有人居住在其中。
之前说过,桃溪村所在的这个地方没什么煤矿、金属矿仓,唯独石材能够拿得出手。就是这石材,也只是分布最为广泛的青石。
于是本地修建房屋的时候从来都是用青石起地基的,修建上边的墙壁,也是用青石垒建一层墙围子,然后才会用砖石往上搭建。
这样修出来的房屋百年不到,好好维护使用个两三百年都不成问题。以前这些房屋曾经被征用过做了大队存放东西的地方,后来发还给村民。
再后来因为分家,人们慢慢的分散到了村子当中,而这老宅子因为年久失修,也就剩下几户老人还在居住。
“周家、刘家两家的祖宅,好好整理从新粉刷,把破旧的地方修缮一下,可以作为一个景点。”黄哲掰着指头数着,“村北西街的老槐树有三百年了,也可以作为一个景点。还有蔡家的祠堂,那可是一个古建筑的典型。”
“……”胡晓雯看着他眨了眨眼,难为他竟然能在这么一个村子里边数出来三个景点!
黄哲还在那里说着:“这些是大的景点,另外周家刘家的家传东西不少,弄一弄集中在一起开一个展览室,也可以看上一看。还有以前村北有一口议事钟,也可以作为旧民俗的历史遗物,也是一个看点。”
现在开会都是村委直接在大喇叭里边喊人,以前没有大喇叭的时候,村子里管事的就会敲响这口种,村民就会汇聚过来。
胡晓雯实在不好打击黄哲的积极性,却还是忍不住开口说:“你说的这些稍微上点年头的大村子都有,就以体验旧民俗为卖点,也只能吸引人来一次。咱们这个地方交通不便,人来了一次就不会再来第二次。长久不了的。”
黄哲说:“你说的这个我想过,单纯以这些作为景点还不够,还需要配合一些其他的项目才能产生回头客。”
一般人办开农家乐,都是用本地特色特产来吸引人,而他们桃溪村偏偏没有什么特色特产。
黄哲继续说道:“这就要看你的桃园了。”
胡晓雯惊讶的说:“我的桃园?”
黄哲说:“我去你的桃园看了,蔡大伯说那些桃子今年七月份中旬就能熟。比其他地方的要早十天,就这一项就够吸引人的。”
胡晓雯蹙了一下眉心,倒不是她不愿意,而是有别的忧心。她是在这个村子里得到的玉坠,姥姥一直在这里生活,能够帮助村子里的她自然会伸手。
“可是我的桃子从成熟到收获,只能维持到八月份,只是短短的一个月时间而已。”胡晓雯认真的想了想,“算上清明节前后的花期,一年当中也只有两个月时间。其他的时候可怎么办呢?”
“这个你不用担心,我有另外的办法,只要你同意桃园加入村子里边的旅游活动就好。”黄哲见胡晓雯没有不乐意,高兴的笑了笑。
黄哲一开心就在胡晓雯这里坐到很晚的时间,听到后来胡晓雯不得不佩服这个村官的脑瓜子灵活。
夏秋两季,黄哲打算组织人手当导游带人上山采摘山货。这些年山上的植被很少有人去动,早就长满了好东西,有野山菌,珍稀草药。
又能爬山又能采摘山货,想来还是能够吸引一些喜欢户外活动,却没有条件去做背包客的上班族。
春天和冬季,黄哲则打算在村子里边举办寻宝活动。
这两年寻宝热,人们对收藏、捡漏什么的都比较了解,也觉得很新奇刺激。黄哲就打算在村子里边的老宅子做做文章。
村子里边的老住户们,每家都有一些老物件,有的值钱有的不值钱,还有一些是真正珍藏的传家宝。至于这些游客能不能够把这些东西从村民手中买走,就要看他们的本事了。
黄哲对这个活动企划最为得意,他说:“除了真正属于各家的物件,村委还会出自专门从古玩市场批发一些,分到村民的手里。这些东西放在纪念品店,古董摊也许不那么吸引人,可是在这样的活动当中,就相当好卖了。”
“……万一到时候让人发现可怎么办?”胡晓雯担心有人发现买到的东西只是普通工艺品,引起纠纷就不好了。
“到时候会提前说明有真有假。这是靠眼力,靠本事的,买到这些东西也不能怪别人啊。”黄哲看胡晓雯纠结的脸都皱起来了,就乐了:“到时候这些东西要价都不高的。而且这个活动举办也不能只是这样,到时候会举办一个比赛,看看规定时间内谁买到的东西真正价值最高。最高的人给予奖励。”
“什么奖励?”胡晓雯问。
“免除住宿费和伙食费。”黄哲笑道。
老实说,黄哲的这个计划是真的很不错。胡晓雯觉得要是开展起来说定桃溪村真的能够获得不小的收益。
只可惜,周家、刘家的两家祖宅的翻修不是小数目,这笔钱又不能由村子里边出,毕竟现在里边还有住户。其次遇到的第二个问题就是蔡家的祠堂不同意开放给外人参观。
更糟的是寻宝活动,响应者基本没有。
村民都比较保守,不喜欢这样在自己家里边经营活动。况且冬天还好,春天忙着翻地播种,没有谁有空闲总是在家里等着迎来送往陌生的游客。
最后剩下的只有爬山采摘山货,还有就是参观胡晓雯的桃园了。
热情高涨的写了详细的计划书,结果却被现实泼了一盆冷水。黄哲这一年多来在村子里边办了好多事情,都进行的很顺利。这还是第一次遭遇这么大的反对和挫折。
“别担心,村民们只是因为从来没有接待过游客,等到知道开展旅游的好处,情况会好起来的。”胡晓雯安慰的说。
胡晓雯现在既然在桃溪村里生活,自然是希望这个地方越变越好。黄哲的其余计划落空,就指望胡晓雯这一炮打响了。
时间来到了七月份,胡晓雯的桃园里硕果累累。修剪过的枝头上,挂着又大又圆的青桃。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青色的桃子慢慢的变成粉绿色,又逐渐的开始变成浅黄,最终染上了盈盈的粉色。
山坡上,三十亩桃园飘出淡淡的果香,就快要成熟了。
作者有话要说:
☆、第21章
胡晓雯承包的桃园要从村子里向外走好久一段路,转过三个弯才能够看到。封山育林了很多年,村民已经不需要去很远的地方去捡柴禾,所以没事儿的时候轻易不会往这边走。
这就让胡晓雯桃园提前成熟的消息一直没有大范围的传开,只是跟胡晓雯关系近的和三个员工以及他们的家人知道。
胡晓雯桃园里边种植的是七月底成熟的水蜜桃,属于本地桃的一种。胡晓雯他们这个地方有两千多年种植桃子的历史,曾经本地的桃子还作为贡品上供过。二十世纪之后,农业科技大力发展,由最初的桃子演变出来的分类更是举不胜数。
最初这种桃子的成熟季节是在八月中旬,胡晓雯之前的园主买来的桃苗就是培育出来提前成熟的种类。
而现在胡晓雯种植的桃子比这种培育出来的桃子又提前的半个月的时间成熟,让经验丰富的蔡曙光都有点摸不到头脑。
这位老果农一天天的看着桃子发育起来,一开始还很是欣喜。本来今年天气这么旱,他还担心桃子长不好,却没想到这些桃子一个赛一个的长得大。老人家眼睁睁的看着这些桃子个头跟吹了气一样的膨胀起来。
要是蔡曙光再年轻二十岁又是一个网民,肯定会大呼一声,这不科学!
本地桃最好的那一种,也才一个长到250克。而他现在管理的这座桃园里的桃子,却一个个超过300克,奔着400克长去。
蔡曙光很是困惑,也不是没有桃子能够长到这么大的,那也不应该是本地这种水蜜桃啊。
想不清楚,蔡曙光只能把这归之本地驯化生长之后产生的变异了。
枝头上的桃子沉甸甸地,压得枝头都垂了下来,只是蔡曙光摸不清楚这桃子成熟的具体日子——七月底已经是不可能了,只好每天在园子里边绕着。
身为一个尽职尽责的员工,蔡曙光自然是把这个情况跟胡晓雯说了。因为黄哲的采摘计划,胡晓雯并没有像其他果农那样打算把水蜜桃提前摘下来的打算,而是想要让它们在树上再多待几天。
胡晓雯抬手握着一个树枝上的桃子,这个桃子已经是成熟期的色泽了,通体粉红色。她扫了一下,周围像是这样的桃子数量还不少。
她把这颗桃子摘下来,拿到蓄水池边洗干净,用放在工房里的菜刀切开。一分两半的桃子露出里边粉□□白的果肉。
现在这桃子还差一点完全成熟,完全成熟的桃子果肉是粉中带红。胡晓雯咬了一口,顿时满口都是水蜜桃的果香,果肉酸甜酸甜。
这桃子虽然没有当初用灵雾催发出来的那么好吃,却比起市场上的桃子要好吃得多。这样的桃子,虽然没全熟,已经可以采摘下来吃了。
水蜜桃果肉不离核,成熟后肉质多汁绵软。采摘下来,最佳的食用时间是4、5天之内。过了这段时间之后还能够再储存一个礼拜,但是口感上就没有新鲜的那么好吃了。
胡晓雯今年的桃子眼见是丰收了,创业算是小有所成。她哥哥胡晓雷早就跟认识的人打过招呼,给胡晓雯找了一个销售的渠道。
因为是熟人介绍,又打好了招呼,胡晓雯才能不慌不忙的等着黄哲领人上门。
黄哲心里憋着一股气,暗自发誓这第一次的活动一定要成功。他发动自己的亲朋好友帮忙,在海川论坛的旅游板块发了帖子。
之所以去这个论坛是因为这个网站是国内最大的论坛,旅游板块人、流量非常的大。不过大概就是因为太大了,天南地北的人太多,桃溪村这么一个名不见经传。旅游路线也没有什么新奇,也就没有引起人们的在意。
后来黄哲改了注意,跑到本地的贴吧去宣传。然后又在本地的各个Q群、微群里不遗余力的打广告,打到群主差点把他踢出去,才终于成功的吸引到了第一批游客预定前来。
这波人并不是他计划中的上班族,而是到了退休年龄的夕阳团。
这些人是临水县的一个退休活动中心的,这些上了岁数的大叔大妈因为经常组织爬山出行,对外出游玩的程序比黄哲都懂得多。
他们计划包车,在周五晚上出发抵达桃溪村,晚上在村子里睡一晚上,周六去桃园采摘,周日去爬山。
住的地方黄哲早就让村子里边家庭条件不错的几家收拾出来了房间,也准备了干净的寝具。这些人家也配合,一个房间一晚上50块钱,外加一天30块钱的伙食费。一个周末能够收入160块钱,又不用费什么功夫,没谁不乐意的。
因为是第一批客人,黄哲担心这些人找不到桃溪村。为了万无一失,他周五白天赶到临水县,打算跟车一块过来。
黄哲这么慎重,弄得胡晓雯也挺紧张。周五这天她让蔡曙光、赵大军、蔡胜三个人好好的把果园里整了一遍,确保没有会不小心伤到人的地方。
晚上她跟黄哲打了一次电话,确定他已经带着夕阳团的大叔大妈快要到村子了就挂断了。
接待的事情自然有村长赵贵和提供住宿的人出面,不用她操心。
胡晓雯看了一会儿养肥了很久的电视剧,虽然还有两集没有看完,却还是在往常睡觉的时间洗漱睡觉。
明天可是有三十个大叔大妈要应付,不好好休息可不行。
打从回来之后,胡晓雯就再也没有失眠过,往往都是一觉到天亮,睡眠质量还特别的好。
这天理应也是如此才对,胡晓雯睡着睡着,不知道怎么醒了过来。一开始她还以为做梦,结果意识特别的清楚。
她刚弄明白她应该是被玉坠给拉进空间里,就“看”见一层淡淡的薄雾从玉坠表面渗出来,逐渐的充满房屋。这薄薄的雾气覆盖着她的全身,随着她的呼吸进入她的身体。
胡晓雯恍然大悟,怪不得这段时间她的身体变得这般有力气、有耐力!原来是因为在她不知道的时候,睡梦中吸收了这些雾气的缘故。
胡晓雯想明白这些,没等她有什么动作,这些雾气猛然的一收缩,裹着覆盖在玉坠上的她的意识就向上冲去!
啊啊啊——胡晓雯意识当中一声惊叫,被扯着撞向房顶的房梁,“眼”前一黑,就冲出房顶意识飞到了高空当中。
整个村子沉浸在夜色当中,这一天没有月亮,漫天的星星挂在天空上。尽管看过好多遍,每看到一次,胡晓雯都要为这璀璨的星河惊叹一次。
可惜这会儿她顾不上看星星了,她的意识被玉坠扯着越来越高,高到跟那些星星都要挨上了。当升到胡晓雯即使只有意识也觉得心脏狂跳的高度时,玉坠又推着她划过一道抛物线,坠落到下方的山峦当中。
恐怖的速度,以及极致变幻的画面,快速逼近的地平线,让胡晓雯差点没吓疯了。
“噗”的一下,胡晓雯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她的意识一下子被砸进了一个柔软的东西里。
她晕头晕脑的把自己□□,才发现她竟然跑到桃园当中来了。
为什么玉坠把她拽过来?刚刚生出这个疑问,胡晓雯就震惊的瞪大了眼睛。
在她的视线当中,漫天的星光照耀下,挂满硕果的桃树上正浩浩汤汤飘飞起来一大波萤火虫!
她以一个意识的形式,坐在桃树的顶端,四面八方铺天盖地的萤火虫向着天空当中飘去。
胡晓雯被震撼到意识一片空白,等到过了一会儿她才发现那根本不是萤火虫,而是一个个绿色的小光点。而这些小光点,正是从这片桃树上散发出来的。
她的桃树会发光!
胡晓雯惊奇不已,这奇观让人叹为观止,要是把这奇景弄成景观让人来欣赏,黄哲就再也不用发愁了。
她的这个想法刚刚落下,就见玉坠抛下她飘到空中,撑开一个空间,然后一吸,那些绿色的小光点就以飞快的速度被吸入了玉坠当中。
啊!等等!
胡晓雯的意识从桃树顶跳起来,她想要阻止玉坠,却根本就没有手。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玉坠像是一个超强吸力机,强劲的吸力把那些绿色光点卷的像是龙卷风一样盘旋着钻入到玉坠当中。
时间过去了十几分钟,最后一个小绿点消失之后,玉坠才满意的从空中落下来。胡晓雯的意识重新覆在上边,俯瞰桃园。她使劲看了半天,桃园平常的很,再没点神奇的地方。
胡晓雯沮丧了一会儿,随后她才想起玉坠把这些东西吸纳进了空间,不知道空间里边有没有什么变化。
胡晓雯直接把意识投入到玉坠空间当中,她这一看,顿时傻了眼。
哪里还有什么绿色的光点,水面上充斥着浓浓的雾气,厚重犹如云层一般翻滚着。
作者有话要说:吼吼吼,终于让玉坠充能啦
☆、第22章
天刚蒙蒙亮,胡晓雯掀起夏凉被飞身从床上扑了下去。她脸都没有洗,穿好衣服就向着桃园奔过去。
玉坠空间当中的雾气猛然间巨增,必然跟那些小绿点脱不了关系。想到雾气的功效,那能够增加雾气的小绿点想来一定是了不得的东西。这些绿色的光点可都是从桃树当中飞出来的,胡晓雯担心这些绿色的光点被玉坠吸收,影响到桃树!
胡晓雯冲出家门一路奔跑,她花了二十多分钟跑到了桃园。还好这会儿天刚开始明亮起来,村子里除了早起的雄鸡,没有其他人醒着。要不然看见她这样飞奔,肯定会瞠目结舌。
她感觉自己这速度如果有人掐表,一定能破个什么记录。
拼尽全力的奔跑让胡晓雯气喘吁吁地,她跑到桃园所在的山脚下,顺着土路往上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