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3/4)
也是因着一纸条约,很多文官认为武将的用场不大,而且不明白开国皇帝为什么如此警惕蒙古,因为没有直面蒙古,所以对蒙古的崛起知之甚少,经过百年渐渐忘记了太。祖的叮嘱,对蒙古放松了警惕,更是轻视武备,不修兵事。
韩重不屑地道:“对蛮夷之徒,谈何信义?”
永宁侯摸着胡须,担忧道:“你虽然没有做错,就怕金国那边不会善罢甘休,万一跟朝廷交涉,让人交出你怎么办?”朝上的那些文官一向不把武将看在眼里,说不得为了平息争议免动干戈,真会做出牺牲自己儿子的事来。原以为儿子此番进京是好事,不想危险重重!
韩重却犹自不放在心上的样子,淡定无比:“父亲放心吧,金国内乱将起,无暇再为一个小小的皇子兴兵。此事我已经为圣上一一分解,讲明局势。圣上到时自有决断,端看明天的旨意吧!”
他眼中的戾气闪过,他倒看谁敢大胆剥夺他的功劳,想要他的命,他先要了别人的命!
提起当今圣上,永宁侯难免神情复杂:“你见过圣上了,心里作何敢想?”正是在当今治下,在陛下的支持下,文官才一步步成了气候,而武将才逐渐没落,兵权被缴回。
韩重半晌没有说话,良久方幽幽的笑了,笑容里有着说不出的意味,慢慢地道:“陛下,他后悔了!”
当今已经老了,如今膝下十几位皇子,为了储君之位进行的争夺不会比金国柔和。而他发现,受他一力支撑强大起来的文官集团已经变成了一头不可控的怪物,他压制不了了。一旦他逝去,背后由文官支持的皇子将陷入混乱,甚至有受文官夹持,受人摆布成为傀儡的可能。你说这个一贯惟我独尊,高高在上冷眼看下的皇帝会受得了吗?
他如今迫切的需要改变眼前的政局,就像当初抬起文官打压武将一样,他需要一把刀来为他限制文官集团,而他选择的继承人只要保持两边的平衡,行中立之道就行了。而韩重的出现恰到好处,他知道皇帝需要什么,而自己会给皇帝想看的一切,忠心,能力,直到他完全的信任他。
永宁侯觉得自己也老了,他不知道韩重的打算,而且对方显然也没有想告知他。他一直都知道自己的这个儿子非常的有主见,从很早的时候起他就猜不到他的心思了。
他叹息道:“你想做什么就去做吧!既然你说明日陛下就有旨意下,想来是有把握的。等到圣旨下来,我也上一本让爵,你直接袭了着爵位,到时陛下必是准的。”
韩重道:“父亲不必如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