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掌家(上)(3/3)
别说国公爷三兄弟有私产,就是颜宓几兄弟名下,都各有私产。
所以国公府的爷们一般都不缺银钱花用。公中那一百两月例银子,他们多半都没放在眼里。那点银子还不够出门打赏用。国公府的爷们出门花钱,多半都是花自己的私房。
就像是颜宓,成亲第二天就将自己名下的产业交给了宋安然掌管。有铺子四个,田庄一个,合股的生意有两三项。一年的收益加起来也有几千上万两。
这些银子看起来很多,不过放在宋安然手里面,还不够宋安然的一个零头。
故此宋安然真没将颜宓那点私产放在眼里。
颜宓也清楚一点,他之所以将手头上的产业交给宋安然打理,也是出于夫妻相处之道。他信任宋安然,他愿意将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部交给宋安然。银钱不重要,这份心意才是最重要的。
颜老太太交给宋安然的账册,只登记了国公府的产业,却没有登记每年的收益进项。
宋安然经验老道,就算颜老太太不肯透露每年的收益进项,宋安然也能粗略算出来。
铺子田庄山林商路全部加起来,国公府公中一年的收入,大致在二十五两至四十万两左右。
这两个数字之所以差距这么大,是因为国公府手头上的田庄太多,占据了太多的本钱。而田庄又是靠天吃饭,每年的收益起伏很大。所以宋安然就干脆了给田庄一个最大收益,外加一个最小收益。
粗略一算,国公府一年的收益,是前几年侯府一年收益的十倍。看似很多,可是国公府要养的人十倍于侯府。而且养的人还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这样算下来,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