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4/4)
古代读书人无论哪个学说学派,其最终目的,是达到“立德”、“立功”、“立言”这“三不朽”。王阳明正是达到了这“三不朽”的读书人的楷模。王阳明的学说,无论你同意或是不同意,都不会忽略他言论中那昭昭正气。
宿谊用抑扬顿挫、如同诗歌朗诵的语调,慢条斯理的陈述着,或者背诵着王阳明的经典著作。看似和慕晏问答不搭,但又恰好符合了清谈那神秘主义和绕弯子的形式。
慕晏作为圣眷正隆的皇帝心腹,自然心中也是有抱负的。渐渐地,慕晏被宿谊口中所说话语吸引,一场清谈,变成一方说话一方聆听,其胜败自不用多说。
宿谊说得口干舌燥,又喝不下那杯怪味茶汤,便匆匆做了总结:“何为好?何为恶?”
来,放大招收割人头!宿谊话锋一转,背诵了两段《岳阳楼记》。
若夫霪雨霏霏,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大招放完,人头顺利收割完毕。慕晏已经满面通红,姣好的面容更添了几分娇艳。他拱手弯腰,用十分佩服的语气道:“河清认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吾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宿谊做谦虚状。
把王阳明和范仲淹都搬出来了还镇不住你,老祖宗的棺材板都压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