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1/1)
这也是卫公这些年隐忍不发只是鼓励国内商贾远达各国的原因,只要卫人有足够的价值,将来不管是谁得了这片土地,商贾和庶民都不会有太大损失,除非对方想将膏壤沃土变成无用的废墟。
不过赵国打都打过来了,他们一点也不抵抗也说不过去,卫国除了帝丘的城防军之外就基本没有正规的军队,朝堂上研究了几天,终于还是决定抽出五百人整装待发去边境迎敌。
他们的兵都没打过仗,这些个个在家都是宝贝,派出去已经够心疼的了,最多五百人,不能再多了。
是的,不光士兵,连他们的将军也没上过战场。
士兵们出发当天,卫霁跟着他哥一起去城门处送他们走,然后亲耳听见德高望重的老者们的叮嘱,彻底说不出话了。
别人家上阵前都是鼓舞士气让士兵奋勇杀敌,他们家可好,还没开始打就已经叮嘱怎么躲开正面战场保住小命了。
也是,前些年卫国抱隔壁魏国大腿时也经常会被要求出兵出将,毕竟魏国拉了一圈的仇恨,就算魏武卒再强悍,没个帮手也打不过来。
卫兵守自己的城尚且守不住,被派去给别人打架就更敷衍了,这次抽出来的士兵都有过协助魏军的经验,但是即便如此,也还是没人真真正正上过战场。
不是隔壁魏国怕他们在后面捣乱,而是透过现象看出本质,怕他们的兵进入战阵拖后腿,首战大败实在不吉利,魏将思来想去愁了半宿,最终还是决定速战速决,在卫国“援兵”抵达之前就先把城给攻了下来。
不快不行,真让卫兵加入战局,他们还能不能赢就说不准了。
第85章
城门之下,拄着拐杖的老人家们看着即将远去的后生满脸沧桑,卫国许多年没再和别国兵刃相向,此去边境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只希望秦国那边闹的厉害点,让赵军全都撤走才好。
卫人从来不善征战,几百年了改不过来了。
秦国和卫国之间还隔了个魏国,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没法直接派军队过来相助,不过现在的情况已经好的超乎他们的想象了,许多年前赵国攻打卫国的时候,隔壁魏国就在旁边都不肯出兵援助,直到赵国做的过火了才假惺惺出来调停。
如今赵国故技重施,他们已经做好再丢几座城池的打算,没想到秦国那边的动作倒是利索,不等他们开口就直接发兵,对得起君上送过去的那么多东西。
被派去抵御外敌的卫兵也很有自知之明,他们知道自己有多大能耐,和赵国对峙就足够了,真刀真枪上阵只能是给对面送军功,天大地大保住性命最大,城池丢了将来还能再抢回来,命丢了可就再回不来了。
在帝丘百姓的欢送之下,没打过仗的将军带着没打过仗的士兵们终于出发了,卫霁看着消失在视线之中的士兵们,转头看向他哥小声问道,“只这么点人,任谁都能看出来咱们只是敷衍,会不会有其他国家趁乱参战啊?”
“这就要看秦国的本事了。”卫公一手负后,拍了拍宝贝弟弟的肩膀温声说道,“咱们的威胁都在西边,正巧他们都和秦国挨边,如果秦公依旧和这次这般讲义气,天底下没几个国家敢参战。”
魏国有庞涓,秦国有孙伯灵,即便鬼谷先生什么也不干,这师兄弟二人也能斗个旗鼓相当,秦魏打了那么多年,魏国全盛时期都没能把秦国灭掉,现在秦国大有翻身做主的趋势,接下来谁攻谁守就说不准了。
秦公和卫鞅宁肯将老氏族得罪一遍也要变法,目的肯定不只赢过魏国那么简单,天下大势的变化和他们卫国没有关系,不管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他们只要在旁边看着就好。
当然,前提是保护好自己。
卫霁眨了眨眼睛,“就算秦公不想出兵,公子虔和孙师兄也会想办法救援,而且秦公不是忘恩负义的人,他肯定不会看着卫国受难。”
“霁儿这么相信他们?”卫公带人下了城楼,听宝贝弟弟对秦国那边如此信任,虽然自己也是这么想的,但是心里还是有些吃味。
弟弟总觉得秦国好,是不是还想去那边吃苦受罪让他担心?
卫公低声叹了口气,他不想让宝贝弟弟离他太远,如果可以甚至连戚邑都不想封,直接将人留在帝丘才最放心,可弟弟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他也不能不顾这孩子的意愿强迫他干什么。
卫霁没想那么多,他只是相信自己看人的眼光,感觉是种很奇妙的东西,虽然他和秦公的接触完全没有公子虔多,但是他就是知道那不是个没有人情味的人。
实在不行,他那两个师兄如今在秦国都说得上话,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他这个小师弟为难吧,在没有他的时候卫国能成为秦国最后灭掉的诸侯国,没道理他来了之后就先被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