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2/3)
“奏乐!读祭文!”
乐声奏起,黎池开始诵读祭文:
“贞文二十,岁在壬寅。日月其光,生之育之。惠物无疆,四时有序,万品昭彰……”
读过祭文,之后又有上前奉饭羹、奉茶汤、献酒水、献胙肉……然后上香,焚祭文,最后齐齐叩拜!
祭祖的过程虽繁琐,却也庄重肃穆,随着祭祖流程的推进,让人油然而生对家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等叩拜完之后,第一天上坟祭祖的仪式就算是正式结束。不过这时族人们还不能走,还要为坟墓培土和休整。
因为刚刚黎池只是走了个培土的仪式,象征性地挥了一锄头,就当做休整坟墓了而已。为这丘陵上的众多坟墓培土和休整,现在才要开始,这也是族人们今天主要忙的事情。
第一天的上坟祭祖顺利完成后,第二天的祠堂祭祖也依旧顺利结束了。
祠堂祭祖结束后,趁着此次祭祖时到场族人齐全,有一件事刚好借此机会说清楚。
族长黎钦出言将族人们留在原地,接着就将场地让给了黎池。
“今日有族中众多长辈在场,黎池一介后辈站出来说话,或许稍有失礼。
可黎池承蒙祖宗庇佑、族中扶持、家人养育,今朝方有幸得中进士。更因圣上仁慈、体恤文人,许予得中进士者‘千亩田地免赋、十户人家免役‘。
而黎池今日所说,就是这免赋与免役的事。”
黎池此言一出,即使正身处庄重的祠堂中,也有许多族人忍不住交头接耳。
相比黎池考中状元后,为黎家带来的盛大声望这种看得见摸不着的好处。这‘千亩田地免赋、十户人家免役‘的好处,可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
族人们在得知黎池中了状元,他本人还未返乡前,就已经在畅想他中状元后的种种好处了。此时终于说到实在的好处,这让族人们如何能不兴奋?
“黎池我得族中照拂甚多,我们血出同源,也是同根而生。如今我功名有成,自也该回馈族中。
十户免役的名额,在与族长和族老们商讨过后,一致认为应该分给子嗣单薄以致徭役繁重的人家。这已有结果,名单稍后就会给出。
而千亩田地免赋……
黎水村黎家一共四十户,按每户二十亩地算,一千亩免赋田地的名额只是稍有余裕而已。黎家以后必也将发展壮大,这一点余裕就先留着。
至于寄居的报酬,则是缴纳当季应缴田赋的十中之一。”
黎池说出田地寄居所收报酬后,族人们都惊讶不已。
“是应缴田赋的十中之一?而不是田地收成的十中之一?”
“对啊对啊!这也收得太少了?”
黎池有些满意,为这些族人没有疑惑为什么要收报酬,而是惊讶报酬收少了。
黎池寄居田地时所收报酬实在不多。举个例子,黎家以前二十多亩地,收成在三十两银左右,田赋相关要缴四五两银。接受田地寄居后交出田赋的十分之一作为报酬,即四五百文钱。这连一两银都不到,真的只是意思意思地收了点报酬。
粗略一算,族中约八百亩田地寄居份额,黎池一年能收到的报酬约在十五六两银。这一点银钱报酬,已不能让现在的黎池看在眼里。
不过黎池现在图谋的也不是银钱报酬。而是通过免赋地份额,将黎水村黎家族人挟制住,以免族人们仗他的势欺人,给他在后方裹乱。
从古至今不只有多少官员,败在了族人家人拖后腿这一点上,黎池不想重蹈覆辙。
“本就是为回馈族中,我如何会收丰厚的报酬?可这田地寄居,却也有些规矩要遵守的……”
说到这里,黎池稍一停顿,一向脸上带笑的他笑颜微收,语气也变得更加严肃:
“既然是回馈族中,那么第一点规矩就是:这一千亩免赋田地的寄居份额,只能分给黎姓族人,外姓之人绝不许瓜分!
我们要知道,寄居份额是一次性的、分出去了收回后也无法再进行二次寄居。免赋份额可以收回,收回即作废。
即是若将份额分给了外姓之人,他日族中田地增多,想将分出去的份额收回来,再分给本族人是不允许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