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1/2)
凌如意带着呦呦前往S市,是在中秋节当天,天气并不好,不似前几天的骄阳似火,天色有些阴沉,乌云遮盖住了日光,天空低低的,有些压抑。
但这并不妨碍呦呦的好心情,她一想到过不久就能见到祖母和未见过面的弟弟,就高兴得在机场的候机厅里来回的跑。
凌如意却多少有些遗憾,这样的天气,不要说十五的月亮,连十六的月亮也未必能够见得到。
她心里暗叹,笑着将呦呦拉过来,伸手进她衣服里摸了摸她后背,因为跑跳而出的汗将幼嫩的皮肤浸得汗津津的,她赶紧将一条小毛巾塞了进去,嗔道:“还没全好呢,待会儿着了凉又要病了。”
呦呦笑嘻嘻的,晃晃小身板,留了一截出头挂在背上的毛巾也晃了晃,她扭着头努力的看向后面,笑得咯咯作响,“我有一条尾巴!”
凌如意拧了拧她的鼻子,也忍不住笑了出来。
临上飞机前她接到霍昭远的电话,问及他到了哪里,回答说是刚下机,他又问要不要在机场等他们一道走,凌如意犹豫了好一阵,才拒绝道:“算了,这样的话……总归有些麻烦,这个日子,还是不要横生枝节的好。”
霍昭远叹了口气,似有些失望,怅然的道了声好,又殷殷叮嘱许多,但却不知为何始终不肯放心,最终道:“我还是让二哥接你们去罢,你……”
“我又不是没去过S市,哪里就会有什么危险了,就算带了个小萝卜头,也不至于很麻烦,不用特地麻烦二哥了。”凌如意见他越讲越不安,赶紧打断了他的话。
好说歹说,总算将霍昭远劝得打消了念头,也就到了登机的时候。
两地离得不远,呦呦看半本儿童画册的时间也就到了,出了机场,凌如意仰了仰头,才发现原来天气是一样的,甚至天要更灰一些。
她带着呦呦上了出租车,按照霍昭远事先发来的地址告诉司机师傅,然后就搂着呦呦开始发呆。
凌如意新近拜了新师父,也的确很有未来能中西贯通的雄心大志,便用了十二分的努力去钻研学习,顾教授给她的书单里,不乏《幼幼新书》、《小儿药证直诀》这类的专科古籍,需要她花时间与精力认真去研读揣摩。
但她才刚入门,却又暂时还不需要读这些专科文献,顾教授特地交代要先学习基础理论,翻开书的那一刻,她望着里头半白半文甚至夹杂着从未见过的生僻字眼的句子,忽然就觉得这也许会是一生的漫长的修习。
凌如意是个做事很认真的人,在这一点上,她与霍昭远有着一致的认识,觉得这种态度是必须且重要的。对于学习中医这件事,既然已经进门,那么便要努力修行,她为自己订下了每日的读书任务,与当年念书时一样。
这次外出,她带上了称为中医“四小经典”的《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汤头歌诀》与《濒湖脉学》,还外加一本《中医基础理论》。
“小婶婶,外面都是什么树?”呦呦奶声奶气的声音将她从自己的世界里拉出来,圆润的指头贴在车窗上,问的是路边绿化带植的树。
出租车经过的这一段路,路旁行道树树形雄伟端庄,叶大荫浓,她看了看,笑着应道:“那是法国梧桐。”
“法国梧桐?”呦呦跟着念了一句,问道,“它们是从法国来的吗?”
凌如意摇了摇头,轻声解释道:“不是呢,它们只是被法国人带到上海,栽在霞飞路,人们就叫它法国梧桐了。”
法国梧桐的中文学名,叫三球悬铃木,据记载早在魏晋时期已有引中,公元401年,印度高僧鸠摩罗什到中国传播佛教,携带三球悬铃木,所以法国梧桐又有别名,叫鸠摩罗什树。
凌如意更喜欢这个名字,莫名就多了一份历史的厚重,和一点禅意。
她把这些告诉呦呦,可她还很小,并不懂得这是什么,只是懵懂的望着她,眼神里有着一贯的崇敬。
车子停下,在小区门口等着接她们的,是霍昭远的二哥霍昭鉴。
霍昭鉴是四兄弟里长得最高的一个,身影匀称健壮,看起来充满了阳刚之气,与他相比,霍昭远就秀气了许多,小的时候凌如意就总喜欢让他教自己爬树,因为觉得他厉害,而且被发现了他那么大个还耐打,不比小哥哥的小身板。
相比之下,霍昭远的确秀气许多,她想起旧事,抿着唇露出更多的笑意来。
霍昭鉴见了她们,先是将呦呦抱起,在小姑娘的尖叫声里将人扛到肩膀上坐好,然后笑着对凌如意道:“阿远已经到家了,让我下来接你们。对了,我听说呦呦感冒还没好,你二嫂说今天有螃蟹,她能不能吃?”
“暂且还是不要给她吃了,万一又复发了不好,不过……”凌如意抬头看了眼坐在霍昭鉴肩膀上兴奋的东张西望的小丫头,笑着摇摇头,“大概管不住,也不要紧,我带了药,到时候灌两顿就好了。”
霍昭鉴闻言失笑,“你还是这样促狭。”
凌如意也笑,眨了眨眼道:“二哥放心,如今我已经不会爬树了,也就不坑你了。”
霍昭鉴愣了愣,随即也想起了从前的一些事,笑了笑,突然道:“说起爬树,小的时候其实我是不肯教你的,要不是阿远央了好几次,还把他最喜欢的四驱车给了我,大约还是不会教。”
“……还有这事?”凌如意怔了怔,她从不知道还有这样的缘由,只知她看了电视剧后羡慕那些飞檐走壁的大侠,起意从学爬树开始,瞄准了霍二哥想让他教,他却始终不肯,过了好几天才答应的,却原来霍昭远背地里还帮她求过情。
霍昭鉴见她惊讶,啧了声调侃道:“阿远没跟你讲啊?做好事不留名啊这家伙。”
凌如意闻言忍不住笑了出来,心底却又有些发甜,虽然事情已经过了很久,久到如果没有人先提起,他们或许都已经记不得了,但一听人谈及,又觉得回忆弥足珍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