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第 43 章(3/4)
胤禟一脸不屑道:“就他这个小气鬼,哪个兄弟肯愿意跟他一起往来,之前他还跟着太子身边,现在太子身边已有新的“跟班”了,哪还肯要他?”
老四这家伙也争不过十三弟,在太子面前也不是以前的红人了。
这话意有所指,胤禩也只得制止了他,大庭广众之下,什么话该不该说,九弟心里怎么没点谱呢。
胤禟的话锋一转,倒是让胤禩暂时忽视了那种诡异感,专心应付起他了。
胤礻我有些无聊的打着哈欠,也不插入他俩的谈话,就跟在他们身旁待着。
话说八哥和九哥怎么这么喜欢留在这说话呢,他都想早些回府去了。
......
弘昐现在在认真读书,而坐在他旁边的弘昀却在摸鱼,真是与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旁的先生对此当真是恨铁不成钢,二阿哥怎么就不多学学大阿哥呢,自己也是个聪慧的人,却不把心思用在正途上,真是糊涂!
先生姓周,是胤禛的一个门人,平时最喜与文人墨客谈论文学,也最不喜那些赳赳武夫,所以他对弘昀的心思虽然很是了解,却也不认可,下定心想把弘昀的性子给掰过来。
周先生的性子虽是有些固执,但其才能极好,只是不喜官场的事,也就没有当官,投靠在胤禛门下,当一介闲人,平时只要教教这两位阿哥就好。
按照常理来说,弘昐和弘昀都是皇子皇孙,身份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也应该要进宫到尚书房里就读。
只是康熙的孙儿也不少了,这人一多就显得孙子不重要了,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他要彰显出太子地位的不同,也就只让太子的几个儿子同他的幼子们在尚书房就读。
所以胤禛就在府里前院处设立“家塾”,让两个儿子进学。
京城也有专供八旗子弟进学的宗学(相当于学校),但一般有能力的人家不会让自家孩子去宗学,多是闲散宗室才在那儿混日子。
弘昐也没有辜负他阿玛的一番心思与安排,没有浪费大好时光,认真学习,也让周先生对他有了不错的评价,读书是件苦差事,可只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而弘昀在他阿玛来时还是会认真钻研书本的,除此之外,在课堂上的表现倒也勉勉强强过得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