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举办新集会(2/2)
“这事我们也有在计划。”
付老头见识多点,为了促成自己这事,也帮忙出注意。
“大妹子,其实你完全不用铺这么大的摊子,别人想卖,那就卖,东西不可能有你家这齐全,也不可能货这么足。”
“街上多点人也才能多对比。”
对比结果显而易见,五里的货是最全的,顶多有点人贪小便宜,买些零散东西。
“五里如今最赚的,合该是猪肉跟副产品,这些是拿票都要抢的,至于鸡毛蒜皮的菜这类,让出来不会亏,不然你这样拦着别人,等怨气大起来,最后麻烦的还是自己。”
魏红旗心里清楚,对方这么说的目的,但是话她有听进心里去。
“这事让我们再商量商量,等过两天我再回复你。”
……
魏红旗没等到江铮,就自己去学校。
倒是放学时,江铮又来接,如今整个学校都知道她魏红旗已婚。
她瞧见江铮,小跑着过去,好奇询问:“那人的事情解决没?”
“解决了,对方是故意的,跟对门那一户说好,一个月一块钱把地租下来。”
魏红旗眯着眼睛:“这么看,是对门那人故意的,所以我上午敲门才没人。”
“对,是生产队那几个出的主意,要来抢生意。”
“拿药材抢,想什么呢。”魏红旗撇撇嘴巴。
“人先压着,等对方上门来找人。”江铮可想当面跟他们算算这一笔账。
“这事你看着办,倒是另外一件,老付今天下集时来找我,说想出摊。”
江铮皱起眉头:“之前没听他说这件事。”
“我也是今天才知道,江铮,我觉得,往后这种出摊的人肯定会越来越多的,咱们拦不住。”
“你有新的想法?”
“放开吧,你牵头,跟两边住户都说一声,还按照老集市的办法来,你定规矩,愿意答应就随便他们在自家门口出,不守规矩牵扯到集市,领头让大家抵制。”
群众的力量是很大的。
“这样顾客选择就会多很多。”
“那就想办法,让青石集市的名声给打出县城,我们班有两个隔壁县城的人,听意思,他们那里都还没兴起集市,一方面是不敢,一方面是供货。”
这一点,江铮也清楚。
“所以?”
“快要过年了,咱们半一场集会吧,以往这些年庆祝都不敢庆祝的人,如今总算是可以欢喜,今年一定要大半。”
江铮挑眉,倒是来点兴趣。
“你仔细说说。”
“我记得小时候婶婶说过,以前都是有庙会的,如今咱们搞个集会。”
“往年唱大戏的,舞龙舞狮的,还有很多杂耍表演都能安排上。”
江铮脑补一下:“那这场面可就太大了。”
“要么不做,要做就往大了做。”
魏红旗计算着:“咱们到时候也能联系一些其他地方卖小吃的,各种各样的都准备上。”
“那这地方,可不够。”
“这当然不够,咱们不在胡同这里做。”
魏红旗已经走到青石胡同却没停下脚步来,还在一直往前走。
“到家了。”
“再等等,我从胡同这朝外走看看,那一条路连接线城外那空地最通畅。”
“你想把整条路都串联起来?”
“嗯,咱们最终目的还是要让外面的人知道这条胡同里有集市。”
魏红旗还想朝前走,胳膊就被抓住,整个人惯性往后弹,撞在江铮胳膊上。
“怎么不走了?”
“那边走不合适,你要真想连着做,要走这边,最直接能到县城外。”
魏红旗看一眼:“我当然知道这里最近,可是这通过公社门口,咱们大张旗鼓的,还是避着点好。”
“你都说要往大搞,公社不可能不知道。”
“那真要从这走?”
“这条路最宽敞,拐弯就能走到青石胡同,最简单。”
魏红旗站在街头,顺着看去,一眼就能看到尽头的城门口。
她深呼吸,最后点头:“那行,先走去看看,只是这事又要麻烦小柴。”
“正好给她找点事情做,自打她想起来后,人都精起来,见天偷懒。”
“啊?支书跟你告状呢。”
“不是,是老五,他说最近集市上忙,下午回去还有忙地里。”
“老五到底什么意思?”
“这还看不出来。”江铮扯了扯嘴角:“惦记小柴呢。”
“那估计没戏。”魏红旗看的清楚,小柴没这个意思。
话题跳到这上面,江铮还有点发愁。
“这一个两个都愿意结婚是什么毛病。”
听到这话,魏红旗意味深长地瞅一眼他:“你管那么多,我就觉得挺好。”
江铮觉得不对劲。
“媳妇,听你这意思,你是支持小柴的。”
“为什么不支持,小柴如今衣食无忧,自己生活多轻松,更何况她翻过年才十九岁。”
“那红星呢。”江铮换个人说:“红星只比你小一岁,过完年就二十一,在生产队里都算是老姑娘……”
魏红旗听着来气,抬脚踢在他小腿上:“胡说八道什么呢,二十一岁怎么就成老姑娘。”
“你别生气呀。”
江铮倒退一步站在媳妇身后,双手扶着她肩膀:“我这不是帮你关心关心。”
“你就是瞎操心,就算是不嫁,家里现在的情况也养得起,又不是每个人结婚都过得好。”
这让她想起来,最开始跟哥哥相亲的那个女知青,李英才。
当初拿条件换嫁给枣庄大队长,儿子都生了三个,当年许诺的回城名额愣生生没下来。
高考恢复时,听说也去参加了,不知道是不是多年没碰书,及格线都没碰到。
枣庄大队长嫌弃她考试浪费钱,各种机会拦住,反正过的不好。
……
“媳妇。”
魏红旗被喊回神,就见江铮苦着一张脸。
“你是不是也觉得结婚不好?”
“我就说你唉胡说八道,我什么时候说过不好。”
过日子磕磕绊绊不少,如今她觉得江铮就挺好,小毛病不少,大问题没有。
打破砂锅问到底这毛病,如今就在犯。
“说集会的事情呢。”
魏红旗站在老集市那地点,四周宽阔。
“到时候这里搭个戏台子,边上……”
她想了想魏红星:“红星前两年还喜欢跟村里面的人表演,到时候问问她愿不愿意再上台。”
老是这么缩着也不行。
“真要办,趁早就要开始准备起来,街道上家家户户也要提前打招呼。”
“要的,咱们生产队里,还有没有谁的手艺比较好?做饭的,打鞋样子……”
魏红旗正说着,身后砰的一声响,被吓得人一哆嗦。
江铮扶着她,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过去。
“好像是水库那边传来的声音,应该是施工机器。”
魏红旗脑海炸开烟花,伸手抓着江铮:“还有烟花,炮仗,鞭炮!”
……
集市正经被策划起来。
身为主要供货人,高桥自然是被纳入一起商量的人选。
“你只管要多少,我提前进来。”高桥十分痛快。
魏红旗心里也没个数:“不然到时候问问其他地方,这种东西就是过一个节日才会用到,年前肯定一直都好卖。”
高桥也开始忙起来。
大大小小的仓库全部都被利用起来,全部装得满满当当。
集市计划中,消息就先一步传出去。
最开始,是跟集市上经常能见到的人说。
随后,是魏红旗带着魏红星,顺着集会那天的路线,挨家挨户的询问有没有出摊的意思。
遇见卖小吃的,或者早餐摊子,魏红旗顺便商量那天摆在集会上的事。
消息一下子就传开,大家沉默这么多年,也都盼望能热热闹闹地过个年。
街道上的位置,按照一家一户划分,不做生意的,出租给其他做生意的,早早就把位置给固定好。
这方面联系的事情,魏红旗直接分给小柴去干,有什么事情,只管问小柴。
而她,则在县城里面联系各种表演的,都被之前十几年给吓破胆,不愿意再上台。
魏红旗找不到人,眼看着时间越来越近,整个人肉眼可见焦虑起来。
这种大戏可是压场子的,提前几天要根据表演来搭场子。
正在她以为表演要开天窗时,宋文玉找到她。
“我最近邻居说咱们安县要办集会,就顺便来看看能不能帮上忙,还在找表演的吗?”
“是啊,老一辈的艺术家都不敢再上台,年轻人里又没见过学的。”
“我认识咱们市部文艺团的人,搞话剧的,听说里面还有几个人会杂耍。”
“真的!”魏红旗惊喜之后,逐渐回神:“市里过来会不会不太方便,大过年的……”
“你只说要不要,要的话,我去帮忙说。”
魏红旗潜意识里,是想要拒绝。
对视上宋文玉认真的双眼,又把拒绝的话憋回去。
“谢谢,如果真的可以,那就帮了我大忙。”
“客气什么,只是一件小事,我还担心你拒绝跟我生份呢。”宋文玉笑得开心。
魏红旗虽然不太明白,可悬在心口最重要的事情总算是定下来,这才悄悄松下一口气。
宋文玉看着忙碌的身影:“这样吧,等到时候文艺团来人,我帮你看着。”
“难道……”
“我在陪着来安县之前,可是我们那文艺团的团花,这有几年没练,再不熟悉熟悉,学的东西都要还给老师。”
“我这是捡到宝了?”这话说起来傻乎乎的。
宋文玉笑道:“趁着这个机会,把台子搭起来,很多人其实只是心里面有顾虑,你再去两次,肯定会答应。”
许久没接触过舞台的人,心里面都会再期待。
……
年二十六。
县城外简单撘起两个表演舞台,背对背朝着两个方向。
一个按照老式戏剧舞台,进出两个入口,一个按照宋文玉的意思,要平要宽。
各个表演的人也集体到位,训练好些天。
如今正式把台下训练转移到台上去,适应舞台。
这天开始,凑热闹的人就围着一圈一圈,闲着没事就来看。
安县要办集会的事情,再次扩传。
年二十七。
各个小摊铺子开始把以前准备好的架子给安置过去,铜锅、铁炉、早摊铺。
因为场面拉的过开,魏红旗为了看起来满满当当,最后把铁匠木匠也一起拉过来充数。
简单的维修农具,需要打造什么东西的,也能找到地方。
年二十八。
清晨卖早点的就开始忙碌起来。
着急摆摊的,训练的,都会顺手买个烧饼或者油条,早摊成了大家伙里最先赚钱的那个。
以至于插不进主街道的,在其他地方买点糖饼、包子,也赚不少。
昨天还有些空荡荡的摊位,如今全部都放上东西,从街头到结尾,肉眼可见的喜庆。
年二十九。
魏红旗对外宣传的集会,从这天正式开始。
从县城进门开始,五颜六色的花灯、被抽地团团转的陀螺、发出悦耳响声的单铃……
琳琅满目的玩具瞬间吸引住孩子们的目光,许多新奇的玩意让他们走不动路,拉着父母想要。
这里来的,大多是隔壁县城,或者是生产队的。
问过价钱,有能力买上一个,嫌太贵的,抓着胳膊跟拎猴似的朝县城里面走去。
孩子哭着哭着,目光就被其他的东西吸引。
玩具过后是吃的。
魏红旗把副产品和零食全部都挪过来,边上围绕着各种热气。
卖包子的,卤凉菜的,煎粉条的……
香气弥漫在身边,让人闻到就忍不住吞口水。
孩子们瞬间把玩具忘记,咬着手指奢望能尝上一口。
吃的就便宜许多,花个几分钱尝尝味道,不少人念着过年,就都松开手指缝。
老五夹杂在中间,吆喝着走亲戚拜朋友需要送的礼物,花生瓜子糖果人……
等到这些逛完,才发现街才走一半,接下来瓜果蔬菜摆在一起占据大半位置。
走过就听到叮叮当当的悦耳声,打铁匠握着锤头,哐当哐当砸下去,火花四溅,吓得路过的人都要避开,又忍不住好奇。
原来铁是这么打的。
接到转弯,就能看到货架上挂着,各种颜色的布料。
还有几件成衣,摊子上,手工做的千层底棉鞋,大包大包的棉花,让人忍不住想抱着睡该有多暖和。
妇人们成群结队一起凑布,选择花样,幻想做所的款式,叽叽喳喳的能讨论半天。
想要耳朵清静一点,看到转弯的路口绕进去,正式来到青石胡同。
入目就是大片大片的红。
成盘的鞭炮压在一起,眼花炮筒靠墙堆放,摊位上,红纸黑字的对联剪裁整齐,边上各色活灵活现的窗花,让人看着心生喜欢。
大的买不起,还有小的彩炮,小的花筒,一水铺开大家才发现这些年连烟花都出有好多种。
买个中国结,拎个小灯笼,晃晃悠悠将目光从一片红色中转移。
走过街,便看到大大小小的活物被关在笼子里面。
杀鸡宰鸭过年啦,水盆里面会碰乱跳的鱼儿到处游,像是被边上杀猪刀剁在骨头上的声音给吓到,不知道该找什么地方多起来。
大人问过不要票,倒是比前面舍得。
不要票的肉啊,必须多买点。
太阳一点点高升,温暖照耀在每一寸土地上。
正午十分,当当当的锣鼓敲起来,声音隔着城墙从城外传过来,拥挤的人群里不少人都觉得奇怪。
“这是什么声音?”
有提前知道的,立马要从人群里面挤出去。
“唱戏的要开始了!”
“听说还有表演跳舞的。”
“在哪呀!”
“城外面,出了城门就能看见,刚进来时,没看到搭的两个大红架子?”
“舞龙舞狮的来了,往咱们这走呢。”
活灵活现地狮子头出现在众人视线里,身后跟着灵活的躯体,喜得人立马直觉让出通道,毫不吝啬地鼓掌。
跟着舞龙舞狮地往前走,出城门,杂耍表演率先开始,一样样看得人眼花缭乱。
最吸引目光的,还要数舞台上做起准备的那些。
舞台两边,已经人满为患,后来的再挤不进去。
作者有话要说:细算算,已经有十二年没赶过会,想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