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第 91 章(2/2)
提到这个,郑明昌就是一肚子恨,只差没咬碎一口牙,“当是突厥人做下,不知为何找上了阿茵,让她遭了无妄之灾,又恰是我和爹爹都不在庄子上那日,才被人偷了空。等我们发现时已经来不及了,没能抓到什么重要人物,我在北边摸查几个月,也只寻到点尾巴,至于到底是谁带走了小妹,如今也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可是,眼下情形你也看见了,小妹如今是这个样子,又如何还记得害她之人?”
裴修霁越听越觉得心惊,也有些后怕,阿茵她这几个月一直是一个人住,好在没有出事儿。
又想到那日封城,问他:“陛下当日是为了抓带走阿茵的贼人?”而不是为了缉拿什么狱中逃犯。
“嗯,娘求了皇帝舅舅,但是并没有抓到人。”可能那时他们便已经错过了时间,贼子已然布置好,一边派人引着他们北上,一边却又带了小妹南来,好在小妹福气大,如今安好无损。
有件事裴修霁一直不解:“为何阿茵要一直在普陀寺静养?”若非如此,以公主府和靖平侯府护卫之众、之精,又如何能让贼人得逞。
这点郑明昌也知道,若是小妹从前身体能如常人一般,爹娘又如何舍得她在普陀寺下庄子上静养呢。
“小妹不若常人,自出生日起身子便十分孱弱,常常惊醒啼哭不止,连奶嬷嬷的奶都不怎么能吃进去。”
“也因为吃不下多少东西,小妹的身子骨越发不好,当时急坏了爹和娘,请了宫中多少御医,都无人能有法子。”那时他虽还小,却也有三岁了,早已能记事,加之对于新得妹妹异常喜爱,所以便记得格外清楚。
“后来还是去了普陀寺,见了了缘大师”,至于了缘大师说了什么,他便不知道了,因为爹娘从没和他提过,所以具体只有爹娘清楚。
但他清楚地记得,是自那日起,小妹身上才多了块黑黑玉佩的,“墨玉貔貅便是了缘大师所赠。”
“自从带上玉佩之后,小妹的情况好了些,能吃得下一些东西了,但是偶尔仍会自梦中惊哭,且每次一出门,情况便会格外严重些。”
“她六岁那年,我本以为随着年龄渐长,她的身子骨该会更健壮些,不会再像从前一样爱生病。”他明明记得妹妹长得越发玉雪可爱,连脸上都慢慢开始带起了红晕,他以为终于也能让好朋友见见他妹妹了,“但是没想到反发了一场疾病,之后便有了头疼和心悸的毛病,爹娘怕急了小妹出事,又带她去了普陀寺。从那之后,小妹便一直在普陀寺山腰处庄子上静养了。”
他也是那时才知道,那庄子自爹娘第一次带着小妹过来时,便已经着手在建了,就是为了给小妹将养用的。
“好在小妹性子好,并未因病痛便生了古怪,她最是聪慧,自小学字学词便格外快”,说到这,脸上不由自主便带上了些骄傲的笑意。
好在他那时年龄已大,若是和她同岁,必定是要被气哭的。
“但是啊,她虽学东西快,却是最怕写诗作画,被娘如何捉了都不肯学,加之阿娘也不舍真强迫她,所以于这上面倒是不怎么精通。”
往事一件件说起,他仿若回到了从前,小妹自小便通透灵慧,还长得极美,在他看来,京城里那些女子,便是少有能及她小妹的。
安稳的日子一直到小妹十五岁,他本以为终于到了了缘大师说的年纪,小妹能够下山了,却没想到又遇此大劫。
上天,何其不公啊.....好在还给了一线生机,如今人还好好。
裴修霁听他说了缘委,终于明白为何一直不见阿茵出来活动。那时京中虽人人都知崇乐长公主有个小女儿,且早早得了陛下赐封,成了娂安郡主,但确是鲜少有人真见过她,和活在传说中人物也差不离了。
那时他便一直想不明白,好好一个人,还真能忍得住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如今才是知道了原委。
且此时的心境早与从前态度截然不同,不再是置身事外看好戏,而是切切实实心疼。
“还是早日找位大夫给阿茵诊一诊。”她如今虽看着十分康健,但就怕如她六岁那日一般,哪天突然发作起来,若真出了什么事,那....他今后该如何?
这点郑明昌也颇为赞同,他其实更想带小妹去给了缘大师看看,但是如今不在京城,便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你可有推荐大夫?”
裴修霁点头,他对罗浮城内大小事虽不说了如指掌,但哪个大夫医术好还是知道,“阿茵今日说何家,便有一个医中圣手,在罗浮城内颇受推崇。”
“那我明日便去请一请吧”,现在什么事都没有小妹的身子重要。
裴修霁不紧不慢喝口茶,慢悠悠道:“一同去吧,这事不可强来,听说那位老爷子最不爱受威胁。”
郑明昌本想说关你什么事?但是显然这句话在他才问过那个问题后,没什么说服力。
算了,多一个人不碍什么事,便由他吧,好歹是将小妹放在了心上,这点尚算可取。
郑家在罗浮城自是买了宅院的,虽不比裴家祖宅大,但也不小。他回到府中后,先给爹娘写了信,说了找到小妹的事,以宽他们的心,又具体说了如今情况,让他们不要着急,莫要再劳累赶过来,待中秋前他们便一起回去了。
写完信,总觉得有些不够,细细回想今日见到的小妹,打算再画一副画,明日着人一起往京里送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