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章(2/2)
竟是一句斥责也无。
萧远倒是不介意在朝上做做戏,不过赵琛既给了面子他便也投桃报李。
“使节方才所言,要我大楚嫁公主,并非不可,只是公主金尊玉贵,没有给人做小的,不知是辽国哪位未曾娶妻的王室求娶。”
这是第一日,本也不是来正式谈判的,辽国使臣这般狮子大开口为的是后续的事。众所周知,楚国皇帝还是个奶娃娃,哪来的什么公主,长公主倒是有。
原想着,长公主人就在堂上自然是不会嫁,不曾料到萧远竟说了这样的话。
赵琛也看向他,什么意思?
萧远接着说:“大楚嫁娶之事不拘男女,女子可嫁与夫家,男子一样可以嫁与妻家,若辽国有心,不妨嫁个王子来。”
他这话说完,堂下便有些闷笑声。大楚确有男子嫁妻的,入赘便是了,若非是迫不得已,哪里有男子入赘的,即便尊如公主也是下降而非招赘。
果然,谁希望楚辽交好萧远都不会,他一心想着燕云十六州,楚辽之间早晚是有一战的。
那使节却当了真,赵琛如今就坐在龙椅旁,杨瀚想着凭公主之尊,其子可位列王爵,契丹人自然也想着,若是当真“嫁”个王子过来,将来在楚国便有了自己人。
说到底还是辽国不似楚国,皇帝子嗣多,舍出一个来也没什么。
那使节再说话时倒是像样了些:“待小臣回禀了皇上再做决断。”
谁也没料到事情会这样发展,方才话已说了,也不好反口,左右这事成不成还是两说,即便成了也是他辽国送王子来,到时再封个宗室女做公主不迟,萧远方才可没说,那公主就是如今坐在上首的长公主。
第二日是大朝会,萧远不知为何反而没来,便有御史上奏参靖北王,暴戾嗜杀不知收敛,昨天公主一句“往后不可如此”便揭过了这事,竟是连做戏也不曾有。
在赵琛看来,要说萧远昨天做了什么错事,那必然是关于嫁娶的那一番言论,日后不知会给他生出什么麻烦来。
但他杀契丹人,赵琛还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众卿皆为我大楚栋梁,想来熟知律法,敢问抢掠财物、杀害妇孺,按《大楚律》该以何罪论处?”
“大理寺卿?”
大理寺卿闻言出列:“禀陛下,殿下,抢夺财务者依数目定刑,伤人者琼面流放,致人死者处死罪。”
赵琛便问:“怎么,契丹人格外高贵些么?在他辽国尚需治罪,到我大楚烧杀抢掠竟还杀不得了?”
御史手执朝笏,躬身道:“臣并无此意,作奸犯科之人应依律而处,不可直接行刑,依《大楚律》问斩之前尚需几番核查,更有陛下御笔亲批。靖北王虽是依律而处,却非依律而行,此举不妥。”
“蔡御史所言有理,只是北地情势复杂,又离京千里,若是层层上报,颇为费时,期间又恐多生事端,再者,问斩前羁押尚需耗费人力物力,于大楚而言,有害无利,靖北王此举乃事急从权,亦是震慑宵小示我大楚国威。臣以为,其虽有过而不应大惩。”
话之人同为殿院御史,赵琛纳罕,朝中竟也有为萧远说话的人,只是不知这位洪御史又是出于什么目的。
这样也好,两方相争才好和稀泥,待他们辩完了赵琛才说:“二位御史所言有理,如此,便叫靖北王熟读我大楚律令,今后遇事从权处理,事后需得上报,诸位以为如何?”
原以为公主是要同武宗一般重兵事,拉拢靖北王,如今看来似乎并非如此,公主只是在对辽人的态度上正好同靖北王一致,对萧远其人,倒不见得多客气。
赵琛当庭便指了人去靖北王府给他讲大楚律令。
蔡御史已是做好了走不出靖北王府的准备,不想王府之人客客气气地将他迎入府中,领着他一路到了书房。
他口中shā • rén如麻的靖北王随意地坐着,见他来了便问:“御史是来教本王律令的?”
蔡御史正欲回话,便听他道:“正好,本王有疑,还请御史解惑。”
“王爷请讲。”
“我知男子可娶妻纳妾,也可入赘妻家,不知大楚律令中可有女子纳夫的?”
蔡御史闻言便忘了来时的担忧,甚至往了尊卑,吹胡子瞪眼:“一女岂可事二夫?”
萧远耐心纠正他:“御史错了,非是一女侍二夫,是二男侍一女。”
蔡御史更气愤了,若是在朝上,只怕当庭又要参他一本:“有辱斯文,不知所谓!”
萧远也不觉得被冒犯,宽慰他:“御史莫急,”又追问,“长公主也不可?”
“自然不可!长公主亦是女子,靖北王勿要损人名节。”
萧远颇有些遗憾的样子:“如此说来,本王一番好意,西平怕是收不到了。”
不然耶律弘温就不错,驸马相貌平平,耶律弘温却是不错,她若不是男子,该喜欢才是。
※※※※※※※※※※※※※※※※※※※※
默念三遍,萧远神经病。
现在:耶律弘温不错。
将来:什么时候休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