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谁去送死(1/4)
邓遐,字应远,陈郡陈县人。东晋猛将平南将军邓岳之子,继邓岳为宜城县伯。他勇力绝人,气盖当时,时人比于樊哙,曾斩沔水为害之蛟,号称东晋第一猛将。他曾经随桓温北伐秦国,殿后时射伤苻苌,阻住了秦军的追击。他与袁真都是陈郡人,还是表亲,这也是桓温派他增援洛阳的原因之一。
自竟陵而至南阳,乃是此时中原入江的重要水道,虽说是逆水而行,从五月接到增援命令,邓遐也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才到达河南郡,可见此时行军速度之慢。
“大哥,七月之前务必到达洛阳城下!”刘义之突然想起刘牢之给他的信。
“莫非阿全早就料到邓遐会在此时到达这里,这才让我在七月之前到达?他认为邓遐必能击退吕护和傅末波?他……他是如何知道的?”
这几年刘牢之常会说一些预言性的话,大多时候都会应验。因此对于刘牢之的话,刘义之已经不敢等闲视之了。
“报——”
正思索间,门外来了的伊阙关的信使,向刘义之汇报消息。
“有燕军靠近伊阙关?谁领军,有多少人,什么装备?”刘义之皱眉一口气问道。
斥候答道:“禀将军,领军的将领姓吕,不知道名字。人数不少,总有千余人,两三百骑兵,装备精良,不过——他们并没有试图进攻关隘,只是远远地看着!”
刘义之皱起了眉头:姓吕的,应该不是吕护亲至啊。燕军这是想干什么,监视自己还是别有所图?
前两天守卫伊阙关的燕军派来了使者,想要与刘义之对话。“人臣无外交”,将领之间有什么好对话的?刘义之只是让人传话,让洛阳城下的燕军退走,否则数千兵马不日便将杀奔洛阳城下,便把燕军的使者打发走了。
燕军不清楚刘义之到底来了多少人,不得不分兵提防,并四处派遣斥候,打听晋军的消息,驻守大谷关的李原和驻守轩辕关的纪迁都说过有燕军斥候靠近关隘,被他们击退了。
在击溃了曹斗部之后,原先滞留在伊阙关的百姓也被刘义之放归,他们回去之后,到处宣扬晋军来了数千援军。各坞壁听说之后,谨守寨门,地里的庄稼又没有成熟,使得燕军无法从各坞壁处弄到民夫和粮草,这些日子对洛阳的进攻也没什么起色。
刘义之寻思:“梁县的粮草已经全部转运过来了,那里现在已经没有驻守的必要。应该让李毅和季处之两位队长带本部回到新城,这样才能集中力量,给予敌人痛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