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三七、萧衍的悲哀(2/2)
但这项职务的任免又出了问题。
王质接到命令,立马就撂了挑子离开了,当时的江南王谢堂前燕,都是比较傲娇的,你不让我看,我滚的会非常麻溜。
王质应该是在接到调离的命令之前就已经知情,所以走得特别快。
但很要命的是,他走了的时候,陈昕还没有到任,应该是王质走得时候,陈昕的任命书才拿到不久,还没上任,所以,采石矶要塞的防守出现了真空。
无人防守。
这么个巨大的好消息,迅速就报到了侯景那里,侯景都惊呆了,他这时已经在长江对岸,船嘛,经过临贺王萧正德接济,也有了一些。
但他实在想不到,天上还会掉下这么好的馅饼。
偏安江南四十年,靠着长安为屏障的大梁长江上居然会没有防守,侯景自己都不敢相信,对情报人说道:“这特么不太可能吧?这总么可能?”
不过,想一想萧衍年纪老了,脑残也不止一次,说不定这事儿是真的。
于是道:“这么办吧,如果江对面确实没有防守,很简单,你马上轻舟过江,到那边折一支垂杨柳给我。”
那情报员立刻翻身入舟,于是单舸渡江。
侯景当日中午便得了江南一枝,于是手指苍天,叹道:“天意,天意!当日誓言渡江缚取萧衍老公,今日验矣。”于是驱寿阳以及历阳之众及所裹挟壮丁。
共计八千人,摇舟渡江。
这几乎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轻松的渡江战役,两岸之间未有一兵一卒之战,未发一矢。
侯景九月出寿阳,十月二十日飞渡长江,仅有战马数百,兵马总数八千,侯景入江南,数日之间,兵马便及十万,南朝稳定之下,危如累卵已久。
江南其实已经人人自危,一个稳定的王朝,其实很多时候掩盖了许多问题。
平心而论,萧衍这个皇帝老来虽然糊涂一点,但他本人勤于政务,孜孜无怠。即便是寒冬腊月四更天,他就起床开始批阅奏疏,执笔触寒,手为皴裂。
从个人操守来说,萧衍做的已经不错了。他非常节俭,穿的是布衣、一床被子盖两年、一顶帽子戴三年,后宫也是朴素无华。
但是治国终究不是修身。
治国还需要统治者的自身修养之外,有法律的尊严,有公平和公正,而这一切,萧衍除了自律颇严之外,其他几乎是乏善可陈。
侯景之乱的主要责任人朱异,他自称寒族,但却穷奢极欲,他家装修的豪华壮丽;他的厨房每个月要倒掉几十车的腐烂珍馐美味;他的仪仗队可以从他家排到城门口。
首都建康县的县令王复,见到马的嘶鸣后,吓得直哆嗦,说道:这哪里是马,分明是老虎。
一个管理京县的县令竟然会怕马?
可想而知当时南梁的士族都是什么素质。这些人肩不能担,手不能提,连马都上不去。所以萧渊明会至于率铁甲十万去援助侯景,被慕容绍宗一击即溃,身执人手。
数日之后,侯景已经兵围台城,此时的侯景部队滚雪球似的增长到十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