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三三、宇文泰麾下荆州帮的形成(2/2)
一旦长江中上游萧衍的两个儿子勤王,这局面就相当于将长江中上游的战略要地送给宇文泰。
这是何等千载难逢的一个机会。
达奚武当然看出来了。达奚武都看出来了,西魏朝廷中的各派也看出来了,独孤信、元宝炬当然也看出来了,一时间,产生了一个新问题。
长江中上游的好机会,该给谁?
达奚武这时候这封信中,他觉得作为伐蜀将领,自己并不合适,宇文泰还是觉得达奚武很可惜,给达奚武去了一封信说到:“将军何嫌何疑,而有惧意?”
不过,达奚武坚持伐蜀这事儿不该由自己来干,建议宇文泰可选亲贵之臣为之!
于是,宇文泰召集群臣会议,远在陇西的独孤信这时候听闻朝中召开伐蜀的军事会议,匆匆由陇右赶来,宇文泰有一点点难受。
伐蜀是个大问题,他不可能把伐蜀的重任交给独孤信或者近来一直与独孤信走得很近的杨忠。
杨忠一直很勇猛,但是杨忠、独孤信甚至韦孝宽、史宁、郑伟等人现在渐渐的形成了一个以独孤信、赵贵为垓心的保皇党、荆州帮集团。
说是荆州帮,是因为这些人都是有荆州履历的。
这里面,除了赵贵没有荆州帮履历,但是赵贵在邙山之战中,是导致邙山之败的主要的一个军事负责人,宇文泰对赵贵的感觉非常复杂。
一方面,没有赵贵就没有宇文泰现在的荣光。
但是,另一方面,宇文泰还要完善法制,不能因为赵贵对于自己有私恩,帮助自己夺得贺拔岳部队军事权就枉法。
但他**制,实际上就已经得罪了赵贵,赵贵有些愤愤不平,所以赵贵现在与独孤信感情更好一些,本来他情感上就倾向独孤信。
毕竟,他与独孤信年龄也相若,而且,两人的人生轨迹相似,在葛荣军中就是同袍,之后在尔朱荣麾下又是同袍。
所以,赵贵虽然并非出身荆州集团,也没有像杨忠那样,和独孤信一起逃到江南,在江南祸福与共三年的经历,但他已经是精神荆州帮人。
独孤信、杨忠、韦孝宽都有荆州驻守的经历,三人都是宇文泰麾下不可多得的人杰。
加上赵贵,他们这一派的实力还不可小觑,这一派,目前以独孤信为首,他们的主要政治方针倒也不是完全针对宇文泰,他们的主要政治方针是保皇帝。
独孤信本来就是一个对皇室特别忠诚的人。
遥想当年,孝武帝元修入关,身边人跑的跑,走的走,独孤信单骑从洛阳追随入关,连元修这种奸诈之辈都被感动,声称独孤信忠诚之举为不可及!
元修已死,独孤信便将这种忠诚转移到了元宝炬的身上。
独孤信显然是效忠元宝炬,而非效忠宇文泰的,但他又是宇文泰的总角之交,这里面,登时令宇文泰头大,很难处置。
这并不是他们内讧的时候,独孤信一定也要争伐蜀之权,立场不一样,价值观不一样,会导致朋友分裂!
独孤信认为宇文泰必须跟他一样忠诚于帝室!
宇文泰认为帝室也不是所有的时候都对,另外,帝室由于战争经验、聪明决断的问题,在面对如今大争之世的时候,帝室决策之权必须让位于天下大争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