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七十一、冤有头债有主(1/2)
宇文泰不由得心底长叹一声,越想觉得问题越多,当下决定什么都不想。拿起一坛酒,拍开封泥,咕咚咕咚就往嘴里灌。
萧东奇不由得有些愕然,觉得宇文泰有些失礼,道:“你怎么啦,喝酒也不劝客人,自己倒先喝起来。”
杨忠笑了笑,道:“不妨事,不妨事。”
宇文泰道:“我先替杨兄试试这酒的滋味如何,有何不可?”
萧东奇娇嗔一声,道:“你都有理,狡辩。”
宇文泰这时心中已放下shā • rén念头,心想历史也没记载自己会被杨忠拔刀相助啊,这历史书的细节大有问题,这种细节的失载当真要命。
对于杨忠,《周书》是有传记的,但是他也没仔细读过,《周书》作者懒的要死,把许多人乱七八糟记一块儿;一坨一坨的,毫无章法;
哪里看得下去?自己又哪知道会穿越?
他只知道杨忠是隋文帝父亲,立下不少战功,此外所知寥寥。
他完全没有想到,会跟杨忠在江南有这么一场不期而遇。
而且,更要命的是,在杨忠的姓名没有通报之前,他对杨忠的印象简直好得要爆棚,神力惊人,怀才不遇,对大江南北熟稔。
他原以为,自己即将得到一员虎将,可是想不到遇到的却是一个历史掘墓人的老爸!
偏偏,他还没有办法、没有道义去杀他。
他想了良久,确定按照一个古老的原则来处理这种事情,也解决日后类似的历史困境,比如日后自己还会碰见宇文护、还会碰见韦孝宽.......
这个古老的原则便是“冤有头、债有主。”
杨坚确实推翻了大周,但是杨忠是没有罪的,古人都知道罪不及妻儿,自己一个现代人,怎么可能穿越过来,比古人还野蛮?
怎么可能杨忠明明有功、有恩于自己,自己却动手把他杀了?
就是起点的那些小说读者看到这里,看到主人公这般不择手段,恩将仇报,只怕也不会赞成他恩将仇报的举动,当然缺心眼的除外。
宇文泰想到此处,心中逐渐坦然,慢慢的已经平复不少。
他望了望杨忠,道:“杨兄既然是北方的汉人,又怎么来了江南?莫非真是来江南参军谋取出身?”
杨忠叹了口气,摇了摇头,陷入回忆之中,道:“我十来岁那年.........”
他在回忆中确定具体是哪一年,然后终于确定:“那年我十七岁,可还没到当兵的年纪,就被掳掠来江南了!”
那时候,正是六镇大起义爆发之后,大梁军队北伐,他在泰山游历,恰逢南朝萧梁军队攻下该地,他于是被抓获到江南;
和一般人不同,他的父亲杨祯在北魏是个中下层军官,刚开始两年,他在大梁过得还不错。
大梁武帝萧衍甚至亲自接见过他们这些战俘;
但是,随后随着父亲在北方战死,他的生活开始一落千丈,北方朝廷对营救他这般一个喽啰回去并不上心,他便在江南正式开始了流浪生涯。
想流浪回北方,但长江天堑阻住了他。
盘查这一关且不说,盘缠这一关他就过不了,他常常是身无分文,几乎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
大魏确有不少显贵在大乱中投奔江南而来,像北海王元颢、汝南王元悦啊等等;他也曾登门拜谒,希望他们能资助他;
但他衣着不鲜,蓬头垢面,往往都是吃闭门羹,连达官们的衣角都见不着,门房这一关都过不去。
他从建康流落到钱塘,因为听说钱塘湖的景致在江南可谓一绝,有不少达官贵人,文人墨客都会到这里来游玩;
于是,他便在湖边附近与人打短工,每日赚些银钱,得闲便雇一艘小船前往湖心亭,做一些疯魔举动,比如大声吟唱不得志的诗词;
一来是抒发胸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