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9章 破局与破家(2/4)
朝鲜半岛进入冰雪期,已经占了优势的人民军没有发起新一轮进攻的计划,而日军也开始检讨得失,并加紧防空力量的筹备。在这种情况下,预计到第二年的开春都不会发生大的战事,如果能够就此罢兵,倒也是张汉卿希望的。
于是朝鲜司令部开始在前线加固阵地,在后方巩固政权,为实质上控制朝鲜奠定基础。而张汉卿则在此空隙中亲自来到上海,检视“京沪大通道”公路的开工。
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如果不出预料的话,年后就开始苗头呈现,这一席卷全球的大灾难会不会涉及到中国,是张汉卿很关注的。
曾经,那一个时空,因为中国的孱弱,它甚至连欧美商品的倾销地都算不上。现在,中国经济有了起色,却也不要受到太大干扰为好。而且以张汉卿的学识,中国甚至有机会在其中因祸得福。
远未到物质生产极大丰富的中国,经济活力有着巨大的后发优势,如何最大程度地吸纳外国的技术和人才为我所用,如何尽快地使中国劳动力、资金动起来,避开此次危机,是他即使在朝战期间也在思索的。
当然结论早已有了,那就是建设庞大的公共基础设施。
基建投资历来是拉动内需的主力军,这在后世已经屡试不爽,当然它的副作用也很明显。不过在此时空,由于中国是在满清的落后基础上建立的民国,交通建设可以说是一团糟,如果不是奉系的异军突起给了中国挣了些脸面的话。放眼全国,除了东北几省,像样的公路没几条。
鉴于这种情况,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副总理潘复在张汉卿的要求下起草了《中国国道计划》,要求在三年时间内,在国内的一线大城市之间建设完成至少双向六车道的柏油公路;
在五年之内,连接各个省会城市的双向六车道柏油公路要铺设完毕;
在十年时间内,有条件的省份要建设完成连通省内各县城的公路铺设;在二十年之内,县县通汽车。
当然还有更长远的规划:沥青换成混凝土,初等公路升级为高等级公路,但那是将来的事情了。提前做好这方面的规划,将来的城市建设也就少一点拆迁折腾,社会付出的代价也小一些,至少在目前,征地远没有后世来得复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