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呼伦贝尔头筹(2/4)
这是一块不是租界的租界,因为“中国人在呼伦贝尔,仅有借地权”。这个“借”字说得妙,倒变成了外国人是地主,而中国人是佃户了。
乘其病,要其命,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可以趁机将俄国在东北的势力一鼓作气扫平。而通辽、兴安盟、呼伦贝尔如果拿下,与东北三省连成一片,这是多么广阔的前景啊!
新年刚过,张汉卿便抛出了收复呼伦贝尔的提案。讲起来,这个战略想法,除了机会难得之外,为自己的嫡系考量也有大半关系。
因为少帅这得天优势,张汉卿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搞了许多大动作,锋芒毕露,已经俨然凌驾于奉系诸巨头之上。东北的利益是有限的,现在人民党已经在全区域开花,行政事务也多方插手,兵工厂、讲武堂等军事资源也都据在他的手中,这样一来,老奉系的奶貉都端到他一人碗里,自然会有人不平。
虽然明面对张汉卿的举措不会反对,但渐渐地在一些事情上有了反弹,特别是关乎生命的军权上,明争暗抢得很厉害。作为老帅的张作霖是一碗水端平,有好处大家分,基本上东北形成吴俊升、孙烈臣、张作相各领一省的三分局面。而作为后起之秀的张汉卿以及他的少帅系因为资历的原因,始终不能名正言顺地和这些老帅们并驾齐驱,毕竟吃相不能太难看。
在这种情况下张汉卿若想有所突破,势必要从他们的口中夺食,在羽翼还不丰满的奉系初期,这种内部的争端还是不必要的好。
但是被动地等待局势变化亦非良策,握有重兵的张汉卿打起了向外扩展的主意,而北部正是很好的突破口。他在与奉系高层讨论时局时认为有四重优势,足以用最小代价达成最大成果:
“俄国陷入内战,没有余力来对原有在华的势力范围进行保护,风险最小,这是一;
北方日本人正在西伯利亚游荡,如果控制了呼伦贝尔,可以保证西北地区的安宁,它像一把尖刀扼守蒙古、西伯利亚与远东之间的联系,这是二;
呼伦贝尔守军力量薄弱,成功有极大把握,这是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