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 第354章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第354章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1/3)

目录

东北渐渐有钱了,张汉卿开始提出一项看起来雄心勃勃的计划:教育。

他的计划是建立一个较完整的教育体制:东三省均由政|府导入五年制义务教育,每个乡镇至少需普及一所小学校。同时因经济能力所限,缩短大、中普通学校的学时年限,广泛设立职业技能学校,培养相关职业技能人员;重点筹备建设东北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10余座大专院校,并扩大东北师范大学的规模。为了说明人才培训的持续性与困难,张汉卿还提出了一个口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成为二十世纪教育史上的名言。

对已经见惯了他层出不穷的新鲜主意的奉天人而言,这无非是少帅又一次出人意料之举而已。但对手握重兵的奉系高层、特别是军队高层而言,还是像卷起了一阵旋风。

因为如果教育经费投入多了,在军队上的力度便不免相形见绌。很多统兵将领都认为不如趁此良机多养一些军队,这样便可以自由地发出自己的声音。毕竟,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见效慢,远不如拿这些资金买|枪买炮来得有意义得多。

不能怪他们的眼光差,而是被思想局限了,他们根本不会相信所谓“知识的力量”,不相信不知所云的数理化能够转化成他们所亟需的枪和炮、甚至比枪炮都厉害得多。他们信奉的是有军队就有了一切。

张景惠就对张作霖说:“对少帅这个想法,我是不赞成的。大帅搞教育,不能说不对,只是现在的时候不对。我们的好多军队连像样的大炮都没有,这叫他们怎么再打仗!我的看法是,大学要搞就搞些,毕竟军械这一块用得着。但是什么义务教育就算了吧?哪有上学不要钱的道理!”

可是张汉卿却坚定地说不。

在前世历史课本中知道:从现在起到二十年代末,是中国最应该发展的大好机会。这个时期整个世界普遍厌战,国际和平氛围极有利于中国。少武装一个师的兵力对奉系的强弱并不造成重大影响,投资在教育上却能给东北的大发展创造源源不断的后劲。而且通过他的努力,现在的奉系已经比正史上强大的多。

历史进入近代以来,没有一个现代工业强国不是靠教育发家的。欧洲的文艺革命使彼国人民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一隅之隔的日本,因为普及义务教育而跃升为亚洲第一流的国家。

以现在中国的国情,让老百姓拿有限的钱来让子女上学,本来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读书,在古代一直都是士绅的专利,有限的寒门出贵人是不能够让全体国民的素质整体提升的。

张汉卿是深信知识改变命运,也认可后世太宗所说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要想以科技兴国,没有一大批接受过基础教育底子的国民,是很难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占有一席之地的。后世中国之所以能够成为制造大国,一代又一代受过良好教育(至少是高中生)的贡献必不可少,他们支撑起中国梦的天空。

穿越后的张汉卿大胆在卫队旅(师)中起用学生军并培植大量学生军官,使军队风气大改。不同于其它军队的“当兵吃皇粮”的诱、骗、强征,卫队师和第一师的学生军官都是为了强大中国的理想而主动加入的,这种动机决定了他们在军队的吃苦程度、带兵理想和忠诚度,这些都在缓慢但坚实地转化为战斗力。在经过剿匪的实战检验后,他们交出了完美的答卷,连张作霖都为之吃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