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胜利(2/4)
奉情局为此战投入了几乎全吉林的人力,让各种资讯迅速汇集到各指挥部来,这是高军没有的。
向正在激战的敌军阵线发动进攻,充实我军力量,打垮敌人信心,是一般人都会有的想法。可是这样做,又将是一轮混战,即使战而胜之也是惨胜。而且现代战争条件下,机枪是大规模骑兵的噩梦。考虑到敌人是在吉林乃至东北都数一数二的北洋劲旅,三个骑兵团就这样加进去有些像添油战术。
骑兵的优势在哪里?当年无敌于天下的蒙古骑兵是如何打垮数以百万计的各国步兵的?满清骑兵又是怎样一口口吃掉数十万大明辽东精锐的?发挥骑兵优势,在运动战中打歼灭战!攻坚,不是骑兵的特长。
要发挥这种特长,就要让敌军动起来。只要动,被骑兵一冲,建制被打乱,指挥被阻隔,这支军队就离死期不远了。
奉军骑兵团沿用清末配置,为最大额度直辖五连制,八百人。三个满编骑兵团怎样起最大作用呢?郭松龄在奉命进入吉林剿匪便和张汉卿没有交集了,但他不约而同地用起张汉卿刚用过的办法:攻心。
两个骑兵团在两侧向高军阵地来回飞驰,造成包围的假象。掀起的漫天尘土与响亮清脆的马蹄声让高军开始惴惴:两边都是看不见的尘土,来来回回不知道有多少敌军在侧,这让进攻的、防守的高军都泄了气。正好,漫天的尘土遮住了卫队师和特战大队,也遮住了自家指挥员与督战队的眼睛。有些聪明的高军就趁着这个机会,有躲到路边的草丛中的,有躲到石头后的,有的干脆把枪一丢开了小差的。
高士傧对两翼骑兵的到来完全失去了判断。没有了救援的后路,肯定打不过全副武装的奉军两个师的,现在又有这样的骑兵集团参战,此次只怕凶多吉少。关键是前面有多少卫队师的军队自己不清楚,但人数肯定不少的。如果让其全师到达,自己真的是走不了啦!
骑兵团逡巡良久,作出不少次跃跃欲试的进攻架式,不但高士傧分心,免不得把作战中的混成旅分出部分人员来护卫两翼。混成旅的士兵也不敢放手一搏,时时刻刻惦记着背后骑兵团的突然一击,这让正面防御的卫队师的那个团顿感压力减轻不少。基本上一比一的人数与战斗力,防守方要占不少便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