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收编(3/4)
“见习顾问”当然都是卫队旅政治部精选出来的,目的就是对第一师下手----话说张氏父子盯着这块肉已经好久了。
卫队旅能够在短期内形成很强的战斗力,政治工作居功甚伟,所以在瓦解与分化第一师官兵的动作上威力颇大,但又润物细无声。普通官兵感受到了卫队旅别具特色的管理风格,尤其是官兵一体、把士兵当人并受到尊重很受下级官兵的拥护。
至于中高级指挥官,张氏父子双管齐下:贿赂、架空。
当官就是为挣钱。许部八个营的营长得了许多好处,许兰洲自身也难保,所以他们早就身在许营心在张了。
加上经常去讲武堂“培训”,难免有控制部队不力之事。更关键的是,张汉卿采用了一套完全颠覆民**界常识的参谋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架空了主官----如果其确实不中用的话。
北洋军时代,参谋长的地位并不高。以民国的师为例,师长一般军衔为中将,旅长为少将,但师参谋长军衔通常只为上校。这时候,师参谋长仅仅是师长的幕僚而不是作战部的核心。
但张汉卿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他大力推动参谋长地位的提升。像张作相担任督军署参谋长后,就由低孙烈臣、汤玉麟一级变成平级。在卫队旅,不但让其成为与各级副官长平级的角色,在主官不在时,还由其行使作战权。
而且他还破天荒地设置了各级副官长,用以在主官不在时,行使司令的职权。在北洋军中,各级副职是不存在的。他的这种作法,如果从正面解读,是对军队指挥体系的保障;但从另一方面说,完全可以提升一些听话的下级军官来牵制主官----能有升职且有取而代之的机会,没人自甘下层的。
有心算无心之下,很快军心浮动,许兰洲也在事实上变成了张作霖的“高级俘虏”。他人嫁衣已做成,又何必恋栈这块披着的遮羞布呢?许兰洲干脆声明放弃了对部队的管辖权,并郑重推荐张汉卿于张作霖:“汉卿年少有为,堪为子侄辈骄傲,我该放他出一头地也。手下交与汉卿,我也甚是放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