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1/2)
葫芦谷地形如名,是个腹地辽阔,入谷处狭小的地方,人一入内就像进入束紧的口袋,把守着谷。处便不易进出,陆定禧等人一入了葫芦谷便没了消息,连马匹奔腾的尘嚣也瞧不见。
有一名浑身是血的前哨兵奔出求援,他一说完话人就断气了,说燕王误中忽雅陷阱,被围困葫芦谷七天七夜,最后被数千南蛮人逼至悬崖边,身中数箭,连人带马跌落崖底。
但是派军去寻,在崖底只见肢离破碎的马屍,燕王下落不明,只留下他从不离身的佩剑——折月剑。
皇上听了消息不禁大怒,「为什么会失踪?没带人去查吗?!」好好的一个人怎会平白无故的没了踪影,生要见人,死要见屍!
「怎么查,兵荒马乱的,到处都有南蛮士兵到处流窜,恐怕六皇弟是凶多吉少了。」陆定宗装出伤心不已的神情,似为弟弟的死感到悲愤,但心里却暗暗窃喜,死得好。
传言虽是失踪,可是在布满瘴气的南蛮地界,连南蛮本地人都不见得能全身而退,何况是身负重伤的陆定禧,他的生还机会极为渺茫。
「查,朕要知道禧儿到底是死是活,不能让禧儿白白流落在南蛮,还有,是谁通报他南蛮头领忽雅在葫芦谷,接应的人呢?!五千名兵马入谷居然连一名援兵也未至。」明摆着是陷阱。
前方战事是胜是败对朝廷政局影响甚大,此事不宜走漏,唯恐百姓惊慌,皇上只在御书房接见宰相、五部尚书等重臣,及数名与此次战局有关的皇子,共同商议。
陆定禧的生死对战局影响甚大,少了善于行军打仗的大将军,战况怕是会生变,清平城能不能保住也是一大问题,而过了清平城便毫无天险,南蛮的军队还能不一举挥军而来吗?
痛失皇儿又忧心敌军动向的皇上十分震怒,将桌上的松花石砚丢向群臣面前,不偏不倚的落在陆定渊脚旁,只差几寸便会砸到他身上,沾着墨的石砚断成三截,墨汁飞溅。
故作为难的陆定宗看了面色微凝的陆定渊。「父皇,不是儿臣不查,而是没法查呀!若朝中无人与敌国互通消息,南蛮人怎么晓得我方的布兵情况、何时出兵、走哪一条路径、用什么样的阵法、领军的人又是谁?」
「你是指有人通敌叛国?!」一听事态严重的皇上有些坐不住,神色凝重的起身,来回踱步。
「儿臣不敢肯定,但是不无可能,明明就快大获全胜了呀!为何出现了情势逆转?反倒是我方的常胜将军被打得落花流水,父皇也晓得六皇弟没啥本事,就是会打仗而已,是我朝一员战无不胜的猛将,行军布阵他最在行了,哪那么容易为敌所欺,一大队人马走进敌人布置好的圈套。」一定是有人假传军情,诱人中计。陆定宗话中深意便是此意。
这也是陆定渊心里所想的,重生前六弟的死因并不单纯,他想亲自赴战场查明真相,好为枉死的兄弟报仇,揪出陷害六弟的卖国贼。
可是在他整装待发之际,一道圣旨下来了,夺去他的职务和封号,勒令闭门思过,除了王府……不,那时已是寻常府邸,他一步也不许踏出门口,更不准任何人过府探视。
而后是定远将军易远山接下兵权,他倒像捡了便宜似的,一路势如破竹的直捣黄龙,把六弟生前的功绩全都抹灭,变成他一人的功劳,没人记得是六弟先把敌军打得溃不成军、无力反击,才令定远将军一举平定南蛮,后封赐威远侯。
人家力战而亡把熊给杀了,后至之人砍下熊脑自称是自己捕猎,这算什么呢!六弟输在他已经不能为自己开口。
这一世,难道又要重演一样的事?
「你说,给朕说清楚,何人如此大胆,敢对朕的江山起了觊觎之心。」他肯给,才是那人的,反之,便是犯上。
「父皇,这你得问问四皇弟了。」他开了个头,先射出第一箭,把最有可能挡路的阻碍拉下马。
陆定宗已知晓陆定渊与太子交好,对太子的上位抱持支持态度,若想让太子没法顺利的登基,第一个要除掉的是宁王。
不能为己所用便是敌人,除之而后快。
「宁王?」皇上拧眉。
终于来了,原来三皇兄这般想他死。
陆定渊恭恭敬敬地道:「父皇,肃王所言儿臣不懂,儿臣并未参与战情,仅负责粮草的运送。」
皇上一点头。「肃王,朕也不懂。」
一问到关键处,略感兴奋的陆定宗小心的掩去眼中的得意。
「启禀父皇,就是粮草出了问题呀!将士们吃不饱才想赶紧打完仗回京,六皇弟他急呀!一急就躁进了,心浮气躁的身先士卒,才会一去不复返。」少了燕王,再少了宁王,这天下已经有一半掌握在他手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