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号召全军学习李广将军的“封侯”精神!——刘彻统帅(4/4)
被人当着面埋怨已死的祖父,作孙子的李陵,他脸色无疑是很不好看的,但李陵同样是体恤士卒的,知道自己祖父的迷路究竟带来了多么糟糕的的影响。
说不清是尊敬李广发扬门楣,还是怨恨他意气自杀,李陵自嘲道:
“那可是上万金的赏赐啊!”(注一)
“如果换成我,要是因为我的上司和大将军闹矛盾,又缺乏向导导致全军迷路,缺席决战,啥都没捞到,我砍死他的心都有了。”
“……”
李队率张了张嘴,想要提醒李陵这么说祖父太过了,却又怕惹上事,还是老老实实闭上嘴巴。
“少卿,此言差矣。”
队率不敢说,有人敢说。
紧赶慢赶,终于追上李陵的刘据带着数量明显减少的郎卫,气势汹汹地从身后走出。
“李将军自结发与匈奴战,身披数十创,手头上的匈奴狗命成千上万,威名护佑一地百姓安宁。”
“虽然老将军的运气不好,每次出塞不是碰上匈奴主力,就是迷路失期,最后更是不名誉地死去,但是少卿……”
说了一通,刘据单手叉腰,瞪眼看着李陵,呵斥道:
“作为嫡亲孙,你怎么能这么说你的父祖!”
别说李广故事是个悲剧,是叫人同情的。
就算是站在冷血帝王这一边,同样是需要大肆宣传李广的事迹,号召全军他这种倒死也不忘封侯的“宝贵”精神。
只有这样,才能把侯爵这种本质上只是一个虚头巴脑的称号,给吹成含有特殊意义的名头。
“非有功不得侯!”
还有谁能比[万户侯岂足道哉]的李广更适合当列侯的门槛呢?(注二)
也许在周公分封诸姬的时候,侯爵象征着镇抚戎狄的责任和保护子民义务,是“天爵”,但到了西汉,它早就变成“人爵”了。(注三)
它本质就是一个称号,你能叫,我能叫,大家都能叫,只不过是帝王们把它和种种能看得见的好处挂了上去,
例如,非列侯不得拜相这种潜规则;列侯食邑一岁数十上百万钱这种实打实的小钱钱;以及受封茅土于明堂这种精神上的满足。
于是,他又变成一种约定俗成的高贵地位。
……
注一,可不是几万金,漠北之战,刘彻对有功军队的赏赐是五十万金,五十万万钱。
即是一万个列侯猪(一年五十万钱),以及三十多万个太史公(宫刑赎罪一金半)
[其明年,大将军、骠骑大出击胡,得首虏bā • jiǔ万级,赏赐五十万金,汉军马死者十余万匹,转漕车甲之费不与焉。是时财匮,战士颇不得禄矣。——《史记·平准书》]
注二,对李广的评价,如今看来,莫名的有种嘲讽
[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广从弟李蔡亦为郎,皆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
尝从行,有所旻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注三,天爵和人爵,
[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
古之人脩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脩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孟子·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