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视察虎头村(3/4)
凤鹤山里倒是有不少伪明官军出身的逃兵,各路起义军的逃兵之类的,但是大多都是大头兵,并不是什么军官,更不是中高级军官。
在没有适合的人才,而郭东岩自己也搞不太懂古代冷兵器部队该如何排兵布阵的时候,郭东岩只能是按照自己的老一套办法继续折腾了。
而各地的屯垦军,郭东岩也是依旧重视。
虽然说之前的屯垦军依旧没啥用,但是在维持地方治安,协助大周王朝控制地方上还是有些用处,打仗的时候也能够帮忙运输运输后勤。
有了这些屯垦军,大周王朝打仗的时候,甚至都不用临时征召青壮充当民夫,直接把屯垦军拉出去当民夫就完事了。
最关键的是,这屯垦军不用什么成本,都是当地的青壮兼职,只有安排少部分值守,集中训练的时候才会给一些补贴。
其维持费用相对于禁卫军而言,不值一提。
基于屯垦军的这种特性,此外还有一大原因就是为了更好的控制各地的青壮,尤其是原前唐,前宋军里的那些被遣散的士兵们,郭东岩是把屯垦军的模式继续推广,同时加以改善。
正式以各乡为基本单位,设立各乡屯垦大队,各乡屯垦大队的人数根据各乡人口多寡而不同、。
其中弯头乡、仙女山乡、赵家村乡这三个人口众多的乡,其屯垦大队的编制有一百多人呢。
其他的中小乡,则是数十人不等。
最后汇集起来的屯垦兵总数是大约八百人左右。
这八百屯垦兵,都是各地的青壮兼任,平日里不用他们干啥,也不用什么花费,等有需要的时候才会集结起来驻防或者随军作战。
同时把这些青壮置于官方的掌控之下避免出现什么意外。
平日里进行农业生产的时候,,比如组织人手开发水渠,修筑堤坝等事情,也能够通过屯垦兵来组织,可以更有效的提高地方上的综合人力资源利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