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善恶之别(2/3)
又把善恶放诸历史大潮之中,从商到周说起,让李悝也无可辩驳。
万物之道,阴阳相生,阳阴相克,也如同人心之善恶,无善亦无恶,正也是善恶相生,善恶相克。
王禅一气说完,见李悝与赵伯都在沉思,又接着道:“观人善恶,其实本在观人之形,以观其心,心若依道,其行也善,心若背道,其形也恶。南郭先生,见狼庇之,其行非善。狼饿而欲吃南郭,其形也非恶,只是本性如此。草原之上,狼吃羊为天性之道,若狼不吃羊,自然有违天道,反而非善,狼若吃草,羊又何存。狼吃羊非善非恶,如同羊吃草一般,都是依道之行,无所怪罪。”
王禅再通过自己的认识,把善恶与自然之道联系,把一些人们普通认为恶的东西说成是天道之行。如同人见了狼吃羊,会觉得狼恶而羊善,疏不知,狼只是遵行天道、地道、自然之道,并无善恶之分。若依人善恶,那狼该吃什么,该吃草吗?那狼都吃草了,羊又该吃什么?
王禅年幼,说得话有些通俗,却让人不得不考虑,若是放在整个列国纷周之中,那就更难与辨别善恶了。
李悝沉思片刻,见王禅正等着回复,也是一笑道:“你之所思,已超出我之所想,看来我也难与教你,他日有缘,再给你觅得良师,或许你与他该有共通之处。”
王禅一听,有些得意,可再一想,李悝或许只是推辞之说。想来今日他的母亲王彩霞来找李悝,除了一般探望之外,或许还有它想。
“李伯伯,母亲今日来探视于您,不知是否跟禅儿有关,若是禅儿有过失之处,还请李伯伯直言,禅儿定当改过。”
王禅其实并非想知道王彩霞找李悝的目的,他一直也视李悝为师,只是未正式拜而已。
就如同赵伯一样,王禅想拜赵伯为武技之师,可赵伯却推说自己不能收徒。
所以王禅也怀有疑惑,想一听李悝之说。
“你的母亲来此,正是为你,她想让我收你为徒,传你学识,现在看来,我并不适合。想来赵伯亦并未成为你武技之师。我与赵伯该有同想,你之师非我辈之能可为,所以今日我也推辞了你母亲的请托,你不会失望吧!”
王禅听完,说不失望却是假的,心里总有一种不受人见待的感觉,就好像别人见他头生异相一样,总认为他是鬼宿之相,天命特殊,难与常人相同。
“小公子,若有楚相推荐,必然是大周天下名师,你为何如此愁怅?”
赵伯见王禅有些耍小脾气,觉得觅一个良师,却处处碰壁,心里难受。
另外一点,王禅想来,若是有李悝为师那至少也是师出有门,而且李悝为相,也可以照拂母亲王彩霞,可却事事不如意,心里自然不舒服。
“这里有一本归藏易,算是你第二个考验的彩头,此书与连山同为先天易理,不同于周易,所以你若能通,自然也就能通道。当年黄帝得河图洛书而作连山,也是无师自通,道之使然,若是不通道法,纵是有师又能如何,还不是走入歧途,最终连道之边裙皆摸不着。我本有名师,只是当年年少之时,心高气傲,难解道之易理,所以才不能通天达地,却又缠于人世之俗,终难成大业。”
李悝说完,长叹一声,不知道是因为想起年少时的自己,还是因为王禅的聪慧已超过自己的悟性,心中失落,所以说完,也是有些落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