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2/4)
王禅说完,基本上把后续的案情走势分析得十分具体,两种结局都说得十分有理,让人听了找不到任何毛病,似乎这就是该发生的事。
李悝也不得不佩服。
王禅的机智,王禅以小见大的能力,逻辑分析能力,比他这个相国还要高上几分,而他只有六岁。
“灵童,我送你连山易前,你其实已经习过周易之理,而且听说还会观相之术,听你如此一讲,我到十分有兴趣,不若你给我看一看,今日有没有凶险之事。”
李悝半真半假,就这样提出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问题。
堂堂楚国相国,竟然要找一个六岁孩童看相,而且表情并非像玩笑之话。
“李伯伯,你实在抬举禅儿了,我只习了几天易经之理,看相之说也未尽其义,那里敢给你看相,李伯伯通晓易理,未卜先知,这在楚国也算是人尽皆知的,可别戏弄禅儿。”
王禅难得谦虚一回,可说话的同时,眼睛却是在李悝的脸上扫了一遍。
“无妨,说一说,我与赵伯都会认真听的,你昨日不是也能算准王志满有劫吗?”
李悝此许不知是当真还是玩笑。
昨日王禅之所以算准他的婶婶会来捉奸,完全靠的运气与小聪明,实则没有半分观相之术在里面。
说王志满面堂发黑,阴气纠身,也是凭的直觉。而对王志满会有此劫,到是凭的道家学说,正所谓,“志满招损”,王志满名字本身就犯了忌讳。
而且昨日的情形,小王禅心里也有兴灾乐祸的心理。
他也看不惯这个舅舅,所以从心里就希望王志满出什么意外,所以随口就能猜到。
可今天呢,面对李悝,他并不怨恨李悝,反而十分佩服李悝之能,心存感恩之心。
若是没有李悝,那现在他与他娘说不定还在后山茅屋。或者说已被赶出虎踞镇,流落江湖,衣不掩体,食不裹腹,过着苦难的日子。更难得学习知识,安心增长学识了。
小王禅面有难色,心里却也在捉摸着学过的观相之术,以及连山易中之说,想找到一点判断的依据,脑子里也是灵机一动。
他想到来时与化蝶的分别。
当时化蝶的父亲说过,他们是越国之人。
现在越国有难,凭其中足以断定越国之难必与吴国相关,而楚国李相一直其道而行之,并不遵行邻里之间胜行的话”远亲不如近邻“之说,而是倡导逢行“远交亲而近防邻”的策略。
这些为政之策,他也有所耳闻。
楚国一直通过与越国结盟,而牵制吴国,让吴国难与做大。
现在看来这其中必然发生了什么原故,这才导致越国有难,那么楚国必然同时也会受吴国之困。
杨悝做为相国,难免会遭人指责,甚至不得志于楚王。
想到这再整理刚才的判断,反觉得以李相之能,未必会防着一个小镇的刺客。
刚才那些护卫的眼神,如临大敌,可见对面临的危险非普通危险,刺客很有可能来自于与楚相邻之国,这其中就有宋国、秦国、吴国,相较而言吴国的可能更大一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