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收藏热潮(3/4)
像岳正阳琉璃厂文化街,本来一些门脸房是被人用来居住的,现在岳正阳回来就看到一些小门脸都变成与古玩有关的店铺。
海外文物贩子、走私客也大批涌进市场,让这些小门脸都赚的盆满钵满,可想而知古董文物流失的有多厉害。
因为市场的活跃,京城就出现了几个值得收藏者注意的古玩市场。
比如聚集在长椿街国华商场西侧的古玩市场,这个市场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摆古玩摊和卖菜摊的混在一起。
你在这边买古玩,旁边说不定就有买菜的在讨价还价。有时候古玩摊上的古玩说不定还粘上一两片烂菜叶呢。
就这样,这些摆摊的也时常提防市场管理来查抄。
只要一有风吹草动,他们就立马把地摊布的四角一抓,兜着古玩就跑走了。
还有在鼓楼也出现了古玩市场,他们则与卖爆肚、馄饨等一些小吃摊子为邻,岳正阳甚至怀疑这些吃馄饨的碗都是古玩。
当然也有一些市场专门搭起了雨棚,这些古玩摊儿就不用四处躲藏了,只要交点管理费,就可以再这里正常营业了。
不过就算这样,这里的古玩摊儿始终都没得到文物部门认同许可。
所以像那些流动性强的古玩市场就没有太大的人气,只有几个被官方认可的才会人头攒动。
有些做古玩生意的,没有固定摊位的,他们也有办法生存。
他们许多人以收废品的名义到乡下去收购一些民间的古玩。还不说,下乡收古玩太容易到手,因为他懂和这些不懂的老百姓相博弈,结果显而易见。
殊不知,他们倒手赚了几百上千的就以为发达了,可是这些东西经过别人运转出境,身价就会暴涨。
在国外拍卖会上,华夏古董大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价钱拍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