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古代奋斗生活 > 23.第二十三章

23.第二十三章(2/3)

目录

当然关于这方面小册子里并没有写出来,但姜彤也能猜想到。

成为初等社员以上的人,你的作品都能得到认可,有几乎发表,发表售卖就有钱可以拿,具体怎么分钱这要等你成为社员才知道,并且没一个等级的社员都是天差地别。

还有一点,社员等级是有评判标准的,会上升也能降级,还有淘汰,但不能越级,想要成为八仙子,就要一级一级往上爬。

而琼花诗社最最叫人注目的一点是,她们的社员真是信息是非公开式的,就是说,你可以选择匿名。

现下,琼花八仙都是公开身份,因为她们有地位和名气,自身有实打实的才学,所以受人尊敬和追捧。

不公开也没什么稀奇,因为大家只要进了琼花诗社,都有一个自己的名号,但是现今琼花诗社中地等级的社员太多,压根没名气,所以你的个人真是信息其实公开与不公开没有多大关系。

但这是京城里的人的看法。

实则各地方都有琼花社的社员,并且以有这个身份为荣,特别是在小地方,你就算有有一个低等的社员身份,说出去,都会被同龄人羡慕,外人高看一眼。

姜彤看到这里,已经有些惊喜了!

为什么?因为她从中看到了许多可取的方面。

最让人心动的,有了名气后,你的社会地位就随之拔高,可能有些夸大,但是是真的能从中得力。

这个时候,女子的社会地位是远远低于男子的。

而琼花诗社的存在,可以说是一个突破,一个对于女人来说,先进的代表。

因为女子在其中受到的社会态度,是良性的,这证明它已经获得了认同感。

这是一个特别好且难能可贵的地方,这可能是经过多年潜移默化发展而形成的,如今,在社会中,它就是一个女子才学的象征。

且人们对它是鼓励性质的。

不可否认如今是男权社会,父权社会。

说得不好听一点,如果一样东西被男性认同和追捧,就是成功了一大半。

事实就是这样。

所以,在姜彤的分析里,琼花诗社现在已经相当成熟,且有了稳定的社会地位。

黏现在姜彤对这个琼花诗社特别有兴趣,不为别的,第一能挣钱,第二,加入琼花诗社是除了家庭因素之外,第二条可以争取社会地位的路子。嫁人除外。

不说姜彤现在已经是嫁过人了的,就算没有,你让她把自己的人生和命运寄托在别人身上?想都不可能。

琼花诗社,或者现在可以叫做琼花社,它起源于诗社,但经过十来年的发展,早就不再拘于诗词这一方面,但它的形式还是这个,名气也最大,所以大家还是称它为此。

姜彤是个上进的人,以前她读书学习刻苦努力,工作时的用心认真,都是因为她想获得最好的,在她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

现在她成了一个古人,没有给她机会她都想奋斗一下,现在有了一个能提升社地位的良好渠道,你让她不去争取一下?也是不可能的。

人都是聪明的,其实看的很现实。

有一定的名气和地位,在古代对一个女子来说有多大的好处?

稍稍想想,就知道,好处多了去了。

特别是人在没有安全感的时候,能做什么,努力奋斗,上进,等你有了能力有了地位有了钱财,自然而然就有了安全感。

安全感都是自己给的而不是别人。

姜彤自从知道这个世界是一本书一本小说,心里无时无刻不在担心。

忧心的事情很多。

后来她才渐渐想明白了,小说中别人是主角,写的都是别人的的事。

但是现在,她已经不适应原著的那个炮灰了。

她的人生是她的,别人的是别人的。

没有主角配角炮灰一说,个人就是过个人自己的生活,这就像,那本小说里,从头至尾就没有提及这个琼花诗社。

但事实它却存在。

有机会提好像自己不是姜彤的性格,她已经有加入琼花诗社成为社员的想法。

好在这个和事业并冲突。

姜彤就记下两个目标,也是她准备要做的事。

一,弄出童生试的复习资料,练习试卷。

二,成为琼花诗社社员。

关于,琼花社的具体事宜,一本小册子了解还是粗略了些,里面有些具体的东西都写,这个姜彤还要去问问书肆老板。

姜彤在书房里呆了将近两个时辰,考虑的自己肚里还揣着个小的,才没当拼命三郎。

放下书本纸笔,走出房门,活动四肢。

其实喜儿中途已经叫她她一次了,只是姜彤正在看兴头上只让她添了一壶茶,就打发出去了。

“小姐最近都埋头在书房里,什么书竟这么好看。”喜儿一边给姜彤捏肩,一边抱怨。

姜彤心想,我在什么都不做,大家一起坐吃山空,就真饿死了。

用了贺云珍的嫁妆钱买了宅子,还让刘太太私下贴补,下人和各类家具都是刘太□□排的,绕是如此,姜彤也没剩下几个钱。

最近用在买书方面的钱也不少,花得快,没有收入,是一件可怕的事。

所以姜彤才这么急。

另一边,陈桂香自把信件寄给卢景程之后,心中就要安定不少。

她甚至想,自己吃了这么大的亏,贺云珍明白着不敬婆母,儿子兴许会休了贺云珍。

这样一想,陈桂香心中就满意不少,不过眼里流露出些许遗憾之色,可惜了贺云珍的那些嫁妆,她在卢家住了那么久的日子,竟一点也没贡献出来。

这让陈桂香想想都不得劲。

不过好在她那拔步床还在,怎么着也能买几个钱吧,陈桂香琢磨着。

儿子学里忙,或许不会亲自回来一趟,但不回来也能有一封书信,说不准就会附带一封休妻书,陈桂香这样想,便也让阿贵留意着,如果罗家的小子送信来了,赶紧拿给她。

阿贵这些日子很忐忑,安静得很,闻言还是忍不住小声说了一句:“奶奶不会来了么……”阿贵觉得奶奶很好,之前经常让喜儿拿零嘴给他吃,出门买了东西还会给自己买一份。

就是那天自己挨了巴掌,后来奶奶还来给他道歉,说牵连了他,然后给他一盒药膏让他涂脸,还赏了个银角子,让他买些吃的。

所以,他不是很想贺云珍离开卢家。

谁知陈桂香听了这话,却是大大呸了一声,尖声厉气道:“不许叫奶奶,她算你哪门子的奶奶!不走还留在这里把我气死不成?!”

阿贵被训得垂头丧脑,他嘴笨口拙,呐呐半天也说不出一句反驳的话。

“吃里扒外的东西!吃了她点零嘴儿倒把养活你的人忘了!想来以后就是个白眼狼的料,我看干脆趁早走了干净!”

陈桂香插着腰,在院子里恨恨大声骂。

阿贵缩着不敢做声了。

躲在门廊后头的顺儿暗暗撇嘴,心中嘲笑阿贵就是个愚蠢的。

眼色都不会看,活该挨打挨骂。

只等陈桂香骂舒坦了,才挥手赶阿贵:“傻站着干嘛,当太爷等我伺候呢,前头不要做生意了!”

阿贵一溜跑走了。

陈桂香正算着那封信什么时候能到儿子手上,她什么时候能收到回信。

却不料,第二日,卢景程回来了!

万安县算是比较富裕的县城,经济发展得蓬勃茂盛,是因为临着西京大运河,水运发达,交通便利。

相对于其他内陆偏远地区,这儿的百姓日子过得不错,至少没得说有饿死人的。

姜彤之前就知道这边有运河,出行能坐船,不过她一次也没往码头去过。

这天来书肆买书,因为老板熟眼熟了她,见她最近经常过来,买的都是一些正统正史又或者大家名著,正好,他这里刚过来一套新当世大儒编撰的丛书,就顺势给姜彤推荐了。

“贺姑娘,这套书是前些日子才从京城过来的,可不少人买。京城那边出了大半年,只咱们这离得远,最近才到货,不过好书多早买都是不晚的。”老板笑呵呵,说话间手下已是拿了一套出来,递给姜彤看。

姜彤顺手接过。

一套书共有三册,蓝皮黑字,装订精致整齐,相较一般的书籍来说要略厚上一点。

姜彤到来一两页,看看是谁编著的,自己目录的简概。

她最近补了不少当朝资料,名人官员都研究了一遍,再去看作者落款,还真是个名人,是真大儒。

书肆老板暗暗观察姜彤的面色,觉得她应该是满意的。

心中在一次啧啧称奇

道是为何?因为这个姓贺的姑娘实有些独特,就某方面来说。

一般来讲,时下女子,甚少或者说几乎不会去看这些个正统书籍,像是史书,四书之类的。

京城这种地方情况不同先不提,只说万安县,就是个小地方,本身女子读了书识字的寥寥无几,就算有那个把识字的,多半也是从小看女则女戒这些,这在正常不过,许多古板刻板的家族,通常令女孩从小熟知背诵这些的,用以规范自身行为。

就算不说女戒女训这些,诗经诗词这类书总要好上一些,也是女子大多选择的一类。

书肆老板消息来源多,长期于书籍打交道,知道得多。

所以他才会认为姜彤独特,第一类不用说了那些教导女性的书,贺姑娘自来他这书肆就从没瞟过哪怕一眼。诗词看过,那也是堪堪扫阅一眼,这话一点都不夸张。

贺姑娘买书看书确是和其他女人不同,甚至比大部分男子能广泛开阔一些。至少老板他这里的情况,男子买的都是科考有关书籍,四书五经这些。

贺姑娘刨除不喜欢的某类,完全就是五花八门。

不过最近倒是偏向历史书籍。

大家闺秀和普通人家的女儿受的教育其实是天差地别。

就拿读书识字这一块来说,社会上,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最普遍人数最多的那一类,不说女子,男子也一样,少。

所以能表社会状况永远是最底层,因为他们是社会的大多数,百分之九十。

最顶端的永远是最少数。

在京城,最上层的一个圈子,女子接受的知识其实很广泛,并不像社会底层,对女子束缚很重,或压根没有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名门世族,煊赫之家,高位之官,哪一个不注重后代子孙的培养。

女孩也一样受教育,只除了她们与男子学习方向不同。

男子自然学的是正统知识,习的是经世治世之道。

女子则是琴棋书画,多半还会有诗词歌赋,所以女子看书,阅诗经声律音律的也常见。

对于社会地位最少最高的那一挂,他们早已经不存在为生活基本需求而努力,而是看向更高的常人所无法想不能及的方向。

所以上下两层的观念地位天差地别,一点不夸张。

姜彤现在生活状况不说多差,但她就是普通人的一员,若去了京中,恐怕不够人看上一眼的。

从她第一次来这家书肆买书,老板已经有些纳罕。

实是因为姜彤和老板以往所见之女子、富家贵女特别不同,甚至可以说相去甚远。

一开始买书,挑的就多是地理地质丛书、水经注、人物小传,各类杂记等,偶尔难得夹杂着一两本诗经。

这可不是一般闺中女子爱看的书,老板心中啧啧称奇,头一次便对姜彤留了些印象。

这之后,姜彤更是不时地来了看,淘上一两本。

脸熟了后,书肆老板知道了这姑娘姓贺。

近来几日,姜痛看书越发偏向正经书籍,甚至前几天,还买了一套四书。

对此,老板已经逐渐淡定了,所以这次来了新书,他还向姜彤推荐起来。

严格来说这套是根据以往的一些书籍加以整理整合的汇总书。

是关于时下科考方面的一些内容的。

姜彤就是看到这书,又听到老板的一些介绍,脑子里才突然闪过一些什么。

忽然发现了自己之前一直忽略想不起来,违和的地方在哪里了。

这是一家书店,还不算小。

上辈子,姜彤也是从十几二十年的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对于书店一点不陌生,还经常光顾。

那时候她去书店买的最多的书是什么?

是的,复习资料,各种试卷,预测题,分析题。也是书店里最多的书。

还摆在最显眼地方的东西。

现在再看这家书肆,关于考科举要用到的最基本的四书五经最多,也不会缺货,但是试题试卷之类的通通没有啊,连一本都没有。

姜彤就捉住了点什么,心中一动。

不过这也就是脑子里瞬间闪过的一个念头,只能等回去再细细琢磨。

再看老板手中推荐的这套书,姜彤觉得正好拿来一看,用作参考。

于是连犹豫都没有便让老板包了起来。

掌柜见姜彤这么爽快,自然高兴,又想到这次从京城里一起过来的的另一套也卖的很好的书,心中犹豫了几秒钟,还是笑着道:“贺姑娘,我这里还有一本琼花诗集,乃是今天琼花诗社今年五月份新出的精本,姑娘要不要也买一本看看?”

姜彤一愣,视线从书架中收回,好奇道:“琼花诗社?琼花诗集?”

老板观其言色,知姜彤大概是没听过琼花诗社的大名,越发肯定贺姑娘诗词方面没有多大兴趣,但嘴中还是笑眯眯跟她解释,“姑娘想来是更爱好别的书籍所以才不知,这琼花诗社开在京城,名气甚大,对这方面比较喜爱的人大都知道,咱们这地方小,离得远,兴许还有人不知道,青阳郡里就不同,大概没有没听过琼花诗社的人。”

姜彤一听,乍然起了兴趣,眨了眨眼,道:“琼花诗社在各地都有名声?”

传的这么广就有点让人吃惊了,须知这里可不是在互联网的时代,消息四通八达,瞬息万变,还都能立刻知道。所以一个诗社能在全国范围内有名就真的不太容易的。

老板见姜彤有兴致,也乐得解释:“琼花诗社到今年有十年历史了,当初是谁最先建起来的咱们外人是不知道,人家无意透露。只现在,每年五月份的时候,琼花诗社就会发行几本诗集,除却这个,一年十二个月,琼花月刊都会出八首诗或词,这八首诗词自然是由琼花八仙所作,其无一不是精品,连当今圣上都是亲口夸赞过的,五年前,因为一首‘咏梅赋’,先帝金笔一挥,赐下‘不栉进士’四个字,琼花诗社自此声名大噪。”

“原来如此……”姜彤了然点点头,一叹,她就说啊,一家诗社影响力就算再大也不能流传这么远,原来是帝王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姜彤摇头失笑,皇上倒比她前世世界那些鲜肉明星宣传效果更好些。

而更让姜彤愣住的是,这个诗社不止一年发一本诗集,竟然还有月刊。

“那琼花八仙又是指什么?”姜彤问。

老板一笑:“贺姑娘不知,这琼花八仙就是琼花诗社的招牌,说的乃是八位姑娘,因为琼花的形状是由有八多大花环绕中间一点花蕊组成,别名也被叫做聚八仙花,八仙子就是取自其意。”

姜彤点头,大体听明白了,琼花诗社里有八位才女,大约是诗社中明星般的人物,有名声有地位,所以有她们的出版书籍。

姜彤起了心思,还待继续问下去,却这时候书肆里来了人。

来人叫了一声“掌柜的”。

老板也愣了愣,堪堪回神,旁的伙计机灵已经迎了上去招呼。

老板心中纳罕,他们南边人自来喜欢称商人做生意之人为“老板”,“掌柜”却是北边的叫法。

所以方才他才顿了几秒。

既来了客人,姜彤就不好再缠着老板多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