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驸马至尊 > 第二二零章 太子与魏王

第二二零章 太子与魏王(2/3)

目录

“知道联为何让你们熟读《隋书》吧?”李世民又问。

未等二人回答,李世民继续说道:“我大唐之万里江山,乃因隋乱而得。前隋二世而亡,子孙灭绝,下场惨绝。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尔等生于帝皇之家。岂可不知兴亡之道。这也就是联要你们读《隋书》的原因。”

“父皇之言,儿臣当牢记在心。”李泰诚恳至极地躬身应道。

“儿臣记着。”李承乾则应的有些勉强,脸上怨气大盛。

房遗爱心中暗暗摇头:自古以来。只有人君可知兴亡之道。李承乾乃国之储君,当知兴亡之道。李泰虽然贵为藩王,也是人臣,为什么要知道兴亡之道。看来李世民是一心要易储了,这么偏心,又怎能家和万事兴?也难怪李承乾一脸怨气,也难怪他要谋反了。

“你们知道这《隋书》是谁编撰的吗?”李世民又问道。

“是郑国公。”李承乾、李泰答道。

“嗯。”李世民点点头,“郑国公满腹才学,见识卓著。[.la超多好]《隋书》之序、论,俱为其亲笔所撰。尔等须细心研读,当大有收益也。”

“儿臣不仅将《隋书》序、论熟记在心,且可背诵。”李泰声言平静,但脸上抑不住炫耀之色。

“是吗7”李世民脸露喜色,“那就将书中对隋焰帝的议论背诵给联听听。”说罢,扫了李承乾一眼。

李承乾垂下头去,默然不作一声。

“遵旨”李泰极其潇洒地躬身应了一声,又庄重肃穆地开口背诵道:“史臣曰:焰帝羌在弱龄,早有令闻,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著声绩。于是矫情饰貌,肆厥奸回,故得献后钟心,文皇革虑,天方肇乱,遂登储两,践峻极之崇基,承不显之休命”于是相聚茬蒲,嘹胃毛而起,大则跨州连郡,称帝称王”茫茫九土。并为麋鹿之场,终然不悟,同彼望夷。遂以万乘之尊,死于一夫之手。亿兆靡感恩之士,九牧无勤王之师。子弟同就诛夷,骸莫掩,社稷颠陨,本技珍绝,自肇有书契以遴干兹。心旬用离,生灵涂炭,丧身灭国,未有若斯之甚也。《书》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逍。《传》曰:“吉凶由人,袄不妄作。又曰:“兵犹火也,不哉将**。观隋室之存亡,斯言信而有征矣!”

李泰朗朗而诵,一字不差。

“泰儿聪慧好学,不错不错!”李世民赞了一声,转过头来,逼视着李承乾道:“乾儿,你也背上一段给联听听。”

“儿臣”儿臣”李承乾腮帮子动了动,吞吞吐吐道。

“怎么?是不会背还是不想背?”李世民冷冷地说道。

“父皇有命儿臣岂敢不遵,《隋书》儿臣确实看过,只是”只是未曾背诵。”李承乾小声答道。

“看过?未曾背诵?”李世民冷笑一声,“那你都背诵了些什么?能否背出来让联听听啊?”

李承乾略一沉吟,倒也不含糊,朗声颂道:“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营碎落星沉,阵卷横云裂。一挥氛诊静。再举鲸鲸灵。于兹俯旧原,属目驻华轩。沉沙无故迹,灭灶有残痕。浪霞穿水净。峰雾抱莲昏。世途函流易,人事殊今昔。长想眺前踪,抚躬聊自适。”

李世民听了,有些意外。这诗是他的得意之作《经破薛举战地》,他带着李承乾在扶风游猎时。告诉李承乾这是他曾大破薛举的地方。并即兴写下此诗,赐与李承乾。

“好,好!”李世民不由得点点头,“乾儿,联的蒋文,你背得最多的是哪一?”

“红轮不暂驻,乌飞岂复停。本霞渐渐落,溪阴寸寸生。膏叶随光转,蔡心逐照倾。晚烟含树色,栖鸟杂流声。”李承乾又朗声背诵起来。

这一下李世民脸色微变,眉头皱起,沉默不语。

一直默不作声的魏征忽然上前一步说道:“太子殿下所背诵的是圣上所作的《赋得白日半西山》,能将圣上的诗倒背如流,可见殿下胸中常存忠孝之念,实为可削”说罢,向李承乾深施了一礼。

李承乾连忙还礼,满脸感激之色。而一旁的李泰,虽然脸上依旧带着笑意,但眼中闪过一丝寒光。

李世民脸上堆起和蔼之色,对李承乾温言道:“乾儿,你的心思。联明白,但你自己也要好自为之。要知道。正因为你是储君,所以联才对你要严加教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