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习武(2/2)
年轻人纵马越过一个栅栏,随即从斜椅的箭囊中拔箭、弯弓、瞄准、箭!
别看他策马奔驰时甚是英武,而这几个骑射的动作不但生疏而且僵硬。虽然臂力不弱,但准头差得远了去了。连着三箭,箭箭放空,不要说射中稻草人的要害部位了,连稻草也没射下一根。呵!就这本事。和后世的国足倒是有得一比。
尉迟敬德摇了摇头,对年轻人招了招手,示意他过来。
这跑马射箭的年轻人正是房遗爱。
虽然直到天亮才迷迷糊糊打了个盹。但人逢喜事情神爽,昨夜既达到了既,定的目的,还有意外的收获,房遗爱根本就不觉得累。起床过后,草草用过一些点心后,吩咐了小红几句,要她进宫去找一下公主。自己也没要马车,而是要了一匹马,房府中那匹最好的黄膘马。单人独骑,按着从房禄那里问来的方位。一路打听,来到了鄂国公府。在宫中驯马的经历让他迷上了骑马,方便、快而且还自由。
进了鄂国公府,却没有想象中的客套和酒宴。尉迟敬德在和房遗爱稍稍寒暄过后,就直截了当地告诉房遗爱说,他历来是知恩必报,没有白受旁人恩惠的道理。所以那天房遗爱既然救了他,他就要还房遗爱这个人情。但房遗爱已经是位居上品了,他思来想去,除了一身本事外。也没什么东西能值得上这个人情的。所以他要将这身本事传给房遗爱,以报相救之恩。
房遗爱听后大喜过望。年轻人好武本就是天性,何况他知道,大唐还有许多仗要打,他也有打算要去疆场建功,这是取得威望和获得权力最为有效的手段。虽然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儒帅。而不是冲锋陷阵的猛将。但战场上胜负难定,刀剑无眼,有一身高强的本领用以自保总是好的。
房遗爱毫不犹豫地跪到拜师。尉迟敬德却坚辞不受。说是只是还人情,没有师徒名分,也不想让外间知道。若房遗爱一定要拜师的话,那就只能作罢。房遗爱拗他不过,只能遵从。
于是尉迟敬德就把他领到了练武场上,说是先要看看他的功夫,于是便有了上面的一幕。
骑马房遗爱已经不惧,骑的而且就是他耸来的黄膘马。但射箭就只能听天由命了,巴望着这借来的身体还能有这个本能。试下来的结果。本能还在,但自己的思维有些跟不上,不合拍,但多练几次应该没太大的问题。
房遗爱下马来到尉迟敬德面前,虽然红着脸,有些讪讪之状,但心里对自己的前身还是满意的,他身体的本能没让他出太大的丑。
尉迟敬德哼哼一声冷笑道:“咬金老儿是怎么教你的?就这点本事?”
房遗爱像个考了不及格的学生一样,低头不语。他一早从房禄的口中已经套出了为什么程咬金会自称是自己师傅的原因。在李世民手下所有的大将中,程咬金是最没架子的一个,有点老顽童的味道。那时候在李世民潜邸,也就是先前的秦王府、后来的天策府时,房遗爱他们一帮不好读书,只喜使枪弄棒的小孩们,其他大将不敢去招惹,最喜欢的就是缠着程咬金要他教功夫,而程咬金也喜欢和小孩子一起打打闹闹,其中房遗爱是最活跃的一个。于是一来二去,一个叫师傅,一个叫徒弟的,就成了那个样子。并不能算是正式的,没摆过宴拜过师。
同时,房遗爱也从房禄口中得知,尉迟敬德最看不起的就是程咬金。所以,当尉迟敬德提到程咬金时。不说话是最好的办法。
“这老儿简直是误人子弟。糟蹋了你这么快好材料。”尉迟敬德边说便从房遗爱手中要过马缰绳。先是轻轻抚了抚马鬃和马背,接着说了句“好好看着。”便飞身纵马而去!
马背上的的尉迟敬德,披风飘曳。马蹄腾空,仿如一只巨大的苍鹰般掠过一道又一道的障碍。
最后,纵马弯弓如满月!
尉迟敬德的双目骤然神光电、威烈无比!
“嗖嗖嗖”也没看清尉迟敬德的动作,三支狼牙箭快如闪电般地飞出,正中稻草人的眉心、咽喉和正心。而且力大无比,狼牙箭的箭身深深地没入,稻草人的身上只留下三个抖动着的箭尾。
“好!”房遗爱不冉得大声喝起彩来。
尉迟敬德纵下马后开始跟房遗爱讲解马上飞矢的要领,教了他几斤。小技巧,随后叫他依着去练。
应该说原来的房遗爱本身驻射的功夫就不差,身体本能地反应很强烈,加上如今的房遗爱脑子不笨,尉迟敬德的心得掌握、运用得很快,所以几次过后就像模像样了。虽然准头还差点,但至少每箭都能射中稻草人了。
但尉迟敬德并没有像他外表显示的那样粗暴,在教学上他显然是个要求严格、极具耐心的好老师。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纠正着房遗爱动作中的细小差错,直到房遗爱三箭射出的动作连贯了,准头也有个六七分了,这才罢休。
虽然累了大半天,但尉迟敬德很不近人情,不要说饭了,连水都没请房遗爱喝一口。只是在房遗爱临走时告诉他,自己在三天后就要离开京城,回到廊州继续当大都督,所以在接下来的三天里,要他每天都要来,还有很多东西要教授给他。同时也关照房遗爱回家后要好好去练习,不得懈怠。
(欢迎加入本书读者群(号码见书页),期盼你的光临。本书下周页灿口推,望大家多多支持,继续订阅。有月票的给月票,鲜花的给鲜花,有推荐的给推荐。老吴在此先行谢过。)(未完待续)
下载本书最新的txt电子书请点击:
本书手机阅读:
发表书评: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九十四章习武)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