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节(1/3)
一个文明,最大的力量就在于文化,文化的力量就是文字!一个国家要有自己的文字!日本是越国后裔过去的,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字,或者说他们的文字还很落后,日本的文字是在后世从中国偷去的。韩国也是一样,甚至韩国在初时就是用中国文字的。
而在后世,每个曾经兴起的民族都有一套自己的文字,契丹人的契丹文,西夏人的西夏文,就连蒙古也在后世造了蒙古文。
刘羲也拿出了一套文字,现代的简体字。这种字无疑更先进,但暂时还看不出来。
正是因为这种种的一切,凭着这字,这文化,这里的财富,刘羲征服了这里的秦民,他们才在刘羲的谏言下全部种了豆子,否则,光凭刘羲一部的豆子,是绝对不够用的。
现在,一场种豆子的风暴正在兴起!秦民们用自己的豆子向刘羲换取肉,皮,物,还有盐粮。他们只要做一件事,越快越多的种豆子。由于豆子是一种粗粮,种它不仅量多,而且豆蔓的根苗还可以肥地,所以是一件越种越多的事。唯一的问题是,秦民用的还是落后的耕种方法,但这也是刘羲的小心,他不可能把自己的马拉犁交给秦民,不过他拿出了曲辕犁,这种用牛的工具一样是可以用的。
现在,东骑就如一个怪胎一样,它一边向四周吞食着豆子,一边把豆子变成油,豆腐,豆干,豆饼等反哺。从这个角度来说,东骑把四边的经济大权给抓在手里了,如果刘羲愿意,他要给秦民生活好就生活好,要让他们生活差就能生活差,生生死死,全在刘羲的手里。所幸的是刘羲是一个聪明的人,知道细水才能长流,富民才可再富,他自是要对秦民好了,四邻八乡的秦民都受刘羲的支派。
所以,对别的还好说,但油料,刘羲可是有的是!
现在,刘羲所产的油料最大的出货地是白氏,后来又卖了二十车给猗梁,可纵是如此,刘羲仍存有一定的油,这些,是散户来的,毕竟,刘羲自己这里没有一定的货量,也是说不过去的。
事实上,如果不是刘羲把大量的钱财用于向河西置换兵器,他还会更有钱。
“我们还有多少桶的油,现在的生产是多少?”刘羲问,这才是关键。因为当时没有足够的纸张,所以帐本这东西还很少,是简记,大多甚至是用心计。
不过这个问题好解决,刘羲现在已经可以生产少量的纸了,经石娘的一番细说,刘羲决定,纸的第一用途不是擦屁股,而是用来记帐。所谓多大的帐本多大的生意,一个新奇公平的记帐方式,是可以让刘羲的商业如飞一般的发展。商业最重要的是控制,也就是对自己资产的控制,聪明的人脑子灵活,就可以方便一点,也就是说能发大财,但不是每一个人都有那么好的头脑,不一定能记住自己的资产,那就会造成资产的无形流失。而一个好的帐本就可以弥补这一点。所以,在战国,如果老人老了,要死了,而自己没有适合做生意的人,那他宁可把生意停了,但如果有个好的记帐方式有方便的帐本,就可以让一个也许笨得不算到家的人守业了。
至少现在,刘羲大部的资产都是在猗涟和石娘的脑子里。这也是刘羲在心理上对自己的老婆有着一种讨好的心理,事实上,刘羲讨厌这样,但他不得不对猗涟客气。现在还处在可以容忍的地步,可如果哪一天两人闹了起来,那绝对会让刘羲头疼。是以,弄一个帐本来管理财产,这才能把自己和猗涟万一闹分离的影响减轻到最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