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节(2/2)
刘羲一直觉得,也许那位秦国新君已经知道了这一点。
刘羲和他是打过面的,当时也许不可能认出来,但并不是说就不可能认出。刘羲现在就觉得,嬴渠梁已经认出了刘羲,不然的话,这位国君对自己的态度不会这么怪。
为今之计,只有尽快的发兵,攻打义渠,占义渠之地,纳义渠之民,收义渠之国,以为我用,这样,我才可以把东骑部的族旗高高竖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那时,嬴渠梁就会好好想一想,不然的话,他打下了我的这里地方,但却会和我结下大仇,日后整个秦国都会暴露在我的兵锋之下。
以嬴渠梁的心思,他是不可能不这么算清的,一个失误,我会让他的大秦天翻地覆。
不过嬴渠梁不是那种冲动的人,现在,对于秦国来说,国力才是最最重要的,只看秦国穷得要发动大臣们献金,就可以得知这个国家已经穷到了什么地步。
刘羲还很清楚,前段时间,秦国内部发生了一件近乎于逼宫的大事。
当时,由于嬴渠梁下令割地,所以要进行撤兵,这个撤兵,就意味着,老秦公在生前分封下去的地,那些奖赏他手下世族的封地,全都化成了泡影。也是由此,在嬴渠梁之后的秦国国君,都遵守着封地只封名,而不封实的规矩。就是说,给你封上某某地,只是把那块地的一部分收入给你,大头还是国府的,并且你虽得了封地,但不会有一点对封地的政治权,说白了,只是一个名号。
比如公孙鞅,封他为商君,只是说,以商地为封,封得是名,所以是商君,但也就是这样了,商地的出产还是归于国府,商君本人是没有一点治政权的。
但在此时,封地还是实打实的,也就是说,封下的地区,所产,所物,都是归地主所有,是地地道道的实封地,相当于英国那些大公爵一类的,因为他们是有自己独处权的,在那一块他们的地方,他们甚至可以征收初夜权!
由此可知,当公孙鞅进行变法,把这些世族封地给全扒了下来,那些世族们对他的恨有多大了,不要说他们了,如果是你们,也是一样。这相当于解放农民打地主,土改运动。有看过消失的女文公团,就可以知道那些失去土地的地主对闹土改的恨了。
现在,哪怕这些地还没有实打实的到世族手上,可嬴渠梁一声割地,就把这些已经给秦献公分封出去的地割让给魏人,这怎么能让老世族心服?
虽然那些地自吴起后,给魏人占去了,秦献公领兵一点点打了下来,但并没有占牢,你有兵,你可以占上去,但你能一直保持那个兵量?一到时间,还不是要退回去,所以,那些地一直都是飞地。
但纵然是飞地,也不是说可以就不要的,古人眼里,地是最最重要的,说不要就不要?哪怕是不在手里,也要把名分占住了,不定哪一天就可以要回来呢。
可是没法子,嬴渠梁有话说了,要地,好,那打,不过这要钱,要粮,要铁,我们的军队要换装,要新式武器,要装备骑士铁剑,还有粮,秦国最缺的是粮,没粮可以买,但问题是没有钱,国府空了,你们老世族提供出钱来,就可以了。
老世族会花那个钱吗?不可能,一点小钱也就算了,大钱,别想。
打仗会是一件小事吗?如果和魏国开战,就要装备出至少十万的铁军,前后至少要两万金,也许更多,因为那只是军队的武器装备费,还不算粮食呢。
话再说回来,和魏军开打,十万人就行了?你没有二十万的军力,怎么叫板!十万人,打到一半的时候,兵力不济了,那又怎么办?
这时,世族们说了一些不好的话了,好么,分封的河西全割了,你这是割我们的地,还是割秦国的地?秦国并没有真正占领河西,河西地是分给世族的,嬴渠梁这样做,是把世族的地让出去,这是对老世族们的一种伤害。
嬴渠梁发话了,那样的话,好办,我用国君封地和你们置换。
也就是说,嬴渠梁把自己国君的身份端出来了,如果真是不识相,和国君置换,那就是给了国君一把杀自己的刀,当然,国君是不会立刻举起这把刀的,但问题